天下江山第一楼——“江南龙脉”无影塔
提到“龙脉”,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华夏龙脉”之称的秦岭。但颇为意外和好奇的是,在华中地区的大武汉也有一条“龙脉”:“江南龙脉”。
这条“龙脉”就是武昌蛇山,其山巅就是闻名遐迩的“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蛇山自南而北绕东湖,越武昌,直抵长江南岸,与长江北岸龟山隔江相望,形成了著名的“江南龙脉”。这一说法,只是传说,但颇有意味。
在这“龙首”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鹤楼,而在“龙尾”处,则立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塔,洪山东麓的兴福寺内的无影塔。相传,此塔是“镇龙之物”。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这座颇有神奇色彩的无影塔。
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始建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距今700多年历史。在我多番拍摄、观察这座塔的时候,一位武汉叔叔跟我说:“每天上午或下午,阳光照射在塔上,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它都没有影子。”
难道,这是“无影塔”的由来?
经查资料,有说法是夏至中午时分,这座塔没有影子,故称“无影塔”。
今天的无影塔之位置并非是其原址,它本建在洪山东麓,因塔身出现倾裂,于1953年迁建到洪山公园内。
据悉,这座塔在迁建时南宋建筑风水,并不是整体搬迁。而是工作人员在塔上的每个部位都作了标记编号,然后拆分,逐渐迁移并重组。
但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无影塔”是否真的无影,如今难以考证,也算是其玄机之一。
可偏偏这是吸引我来洪山公园一探究竟,一览春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山公园是武汉老牌城市公园之一,不仅免费开放,还允许遛狗(要牵绳)。公园依山而建,规模挺大,位于宝通禅寺左侧,始建于50年代。
园中树木参天、环境优美,梅花绽放,市民于树下晒太阳、下棋、打牌、吹乐器,春日充满无限闲趣。
整座公园景点诸多,但最神秘的恐怕还是那座无影塔了。
无影塔是武汉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石塔,藏有几多玄机,吸引众多科技、考古、旅行者的浓厚兴趣,人们引经据典、遍索黄卷也仍难解塔里塔外的千年之迷。
其中一谜是“没有影子”,另一迷就是所我感兴趣的“江南龙脉”。
在武汉,有这两座山称得上是城市风水之格局。当然,我不懂风水,也不曾研究风水,只觉“山名”与古代神话相结合,令我不由想起风水这门学问。
一“龟”一“蛇”,分别是龟山和蛇山,万里长江穿城而过,两山对望,有“龟蛇锁大江”之气势,并贯通武汉三镇风水气脉。其中,蛇山,即为“江南龙脉”。
蛇,在民间有”小龙“之说法,属蛇的人也常说自己“属小龙”。小时候听爷爷说,蛇会变化成龙。
蛇山又名黄鹄山、江夏山等,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深至洪山。如果说蛇山是“江南龙脉”,那么这蛇山头枕大江,定是不凡。
而在蛇尾,俗称“龙尾”,无影塔之矗立(指原址)显得颇有玄机和奥妙。
相传,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建楼、挖洞、修塔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无影塔即其中的一种。
“没有影子”和“镇龙”两大玄机令这座塔充满神秘,但有人指出,无影塔的实际效用是用以镇压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这在《江夏县志》有记载。
但这座并不大的石塔,何以镇住汹汹地下涌水,塔下用的是什么材料呢?又是一谜。
无影塔以石块垒砌而成,须弥座上为七级塔身,象征“七级浮屠”,八面均有佛龛和雕像,但风化已久南宋建筑风水,造像模糊不清。
在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佛日知事僧宗杰题”,交代了这座石塔的年代、修建者。
无影塔本是兴福寺内的一座佛塔,南宋时期,在重修兴福寺并建此塔。
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隋文帝仁寿元年改称“兴福寺”。这座千年古寺毁于近代,只留下一座无影塔。
现如今它是洪山公园内年代最久远的古塔,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每天会坐塔下晒太阳,路过的人也会忍不住走过来看两眼。
探索也罢,瞻仰也罢,敬拜也罢,无影塔显然与人们生活已融合一体,它既是文物,也是风景,同时是城市旅行中不可错过的文化探索。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