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2、《南华经》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3、《冲虚真经》
《冲虚真经》即《列子》,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练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4、《文始真经》
《文始真经》乃文始真人所著经书,足见此经之重要。关尹子以独特的视角将‘道“的广阔无边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书文辞沈博绝丽,意境深远隽永,超超玄著从做事读书到待人接物,从日常生活到思想修养,从事理到道理,极大地体现了‘道”的内涵。所谓“文始”,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因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从而开发智慧,修证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此经分为九篇,阐述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以养性为中心思想,体会虚无中的真实。
5、《黄庭经》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作者为老子,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黄庭经》中的存思法,是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由于注重意念,静思默想,简便易行,很适合士大夫的口胃,故东晋以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6、《度人经》
《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其哲学思想较为深远,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一法界之源头。全文主题思想宣传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鎭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护度,咸得长生,故可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
7、《通玄真经》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家算命绝技,道家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称,计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时人,属道家系统,著有《文子》一书。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经》,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
8、《洞灵真经》
《洞灵真经》即《庚桑子》,或称《亢仓子》《亢桑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封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尊《庚桑子》一书为《洞灵真经》,书中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亢桑子》全书,以论道为中心,分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贤道》《训道》《农道》《兵道》九篇。 多方发挥老子思想。
9、《坐忘论》
《坐忘论》是一部道家坐忘的理论专著,《坐忘论》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可宝贵的是道。《坐忘论》是一部所有对道教了解比较深的人都耳熟能详的著作,司马承祯能够成为思想史上唐代最有名的道士,有一半的功绩要归于这部根本不是他写的书。而赵志坚另一部著作《道德真经疏义》,则只有残篇封藏于《正统道藏》之中,从其诞生之日直到今天,可谓知者寥寥,令人唏嘘。
10、《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经典论著,主要内容为:凡出家先须投庵。身依心安;云游访师 ,参寻性命;学书宜采意心解;精研药物,活人性命;以丛林为立身 之本;静坐须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调和五行精气於一身, 以正配五气;修炼性命;入圣之道须积功累行;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养生之法在於得到多养;超离凡世等十五条。该书论述了全真道创教的基本宗旨,规定了类严格的修道戒规,融合儒释道三家精华,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经典文献。
11、《元始洞真决疑经》
元始洞真决疑经,内容托为元始天尊与太极真人、天真皇人、上相青童君三人的质疑,天尊一一作答,故名《决疑经》道家算命绝技,其主旨在于说明世间有为法皆属无常,即生即灭。唯出世昇玄至道才是常住,即不生不灭。学道之人要敬事明师,诵经受戒,出家静修。成道之后,乃能离三界,入九清。经文多借用佛教用语,疑出于隋唐时。
12、《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是虚皇天尊为妙行眞人等演说教义,分为四十九章。经文以道家清静无为之说为本,论述修道之境界及其方法。书中分学道者为三乘:“末学之士,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心不妄知,禁约一切,泯绝万态以致于道”,此为小乘。“至学之士,视无所见,听无所闻,心无所知,动无所逐,以观众妙,”此为中乘。“大乘之士,无见而无不见,无闻而无不闻,无知而无不知,内外洞然,达彼无间,故能参宇宙而游无尽之域”。由大乘入道者,“以一身而化万境。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