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does not the video tag.
望娘滩民间传说,是流传在都江堰市及岷江流域部份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于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保护名录。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都江堰几千年的治水历史,其演绎过程是伴随着岷江由水患到得到治理这一脉络相沿成型,并在都江堰市及岷江流域部分地区流传,成为妇幼皆知的神话故事,先后被收入《中国神话词典》等多种书刊,并编绘成连环画、改编成川剧优秀传统剧目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丰富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份。
望娘滩民间传说是流传在都江堰市及岷江流域部份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于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保护名录。
故事梗概:灌县岷江边,有穷苦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每天靠儿子上山割草卖维持生计。儿子割草得到一颗宝珠,放进空米柜,第2天米柜就会生出满柜米来。这件事被当地恶霸知道了,派人抢宝珠。情急之下儿子把宝珠吞进肚里,当夜口渴难忍,喝光了缸里的水,又到岷江边喝水,儿子渐渐变成一条龙游进江中,母亲抱住儿子的脚不放。但龙挣脱母亲向下游游去,并频频回头望母亲,每回一次头就出现一个石滩,这就是岷江24个望娘滩的来历。后来,儿子痛恨恶霸强抢宝珠,发洪水淹没岷江两岸,成为一条孽龙,被李冰父子锁于离堆下。
望娘滩神话故事是由更古老的奇相窃黄帝玄珠坠岷江死后,化身为龙协助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发展而来。但望娘滩故事充满母子间感人的生离死别之情,特别是变化为龙的儿子在江中24次回头望娘不忍离去的情景,使故事充满人情味。都江堰“24个望娘滩”成为地方典故。
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都江堰几千年的治水历史,其演绎过程是伴随着岷江由水患到得到治理这一脉络相沿成型,并在都江堰市及岷江流域部分地区流传,成为妇幼皆知的神话故事,先后被收入《中国神话词典》等多种书刊,并编绘成连环画、改编成川剧优秀传统剧目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丰富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古本《山海经》中,记载了“奇相窃珠”的故事。上古时期汶山有一个部落叫震蒙氏,首领的女儿叫奇相。奇相常到天帝宫中玩,见天帝有一颗玄珠,十分喜爱,有一天趁天帝不在偷了玄珠。回家时,奇相不慎掉进岷江淹死,死后变成龙身马首怪物,成了江神出没岷江,后辅佐大禹治水。《山海经》载:“神生汶川,马首龙身,禹导江,神实佐之。”由于岷江经常泛滥,使成都平原水害不断,人们认为这是孽龙作怪。在人类早期对水害认识幼稚的阶段,联系奇相窃珠的神话传说,加上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感受,逐渐产生《望娘滩》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概述,并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广泛流传,后收入由著名神话学家袁轲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20世纪末又被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四川卷》和多种故事集。20世纪50年代,故事被改编成川剧,成为优秀传统剧目。故事内容成为画家的创作题材,先后有不同版本连环画和单幅美术作品问世。
1989年台湾台北天府川剧团、1992年台北川音川剧团分别在台湾演出川剧《望娘滩》。2004年,由四川省川剧院和都江堰市政府联合打造的新版《望娘滩》在北京演出。目前,望娘滩剧目已成为都江堰市民间川剧艺术团对外公演的保留剧目。
望娘滩传说反映了都江堰市及成都平原绵延数千年的水患和治水历史,表达了人们对水害痛恨的同时,更反映对造成水患的一些社会因素的谴责。故事中中国神话传说概述,母子情深的情节表达了千百年前人们在灾难面前无助的悲怆感情。对都江堰市及川西平原的治水历史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完整地表现了民族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的文化心理发展过程,所传达的孝行文化、社会不公等情节,具有教育意义和思想启迪。优美、曲折、传奇的故事内容,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