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百家姓史 > 正文

    姓氏起源:俞任袁柳,酆鲍史唐发信站

    2024-03-09 17:25 标签: 姓氏 黄帝 后代 始祖 以前

    发信人:(雪碧),信区:

    标题:姓氏起源——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24:),转信

    ★俞★

    《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

    根据《史记》的记载,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俞姓的得姓甚早,可以远远地追溯到5000年以前的黄帝时代,而这个古老姓氏的播迁到我国南方繁衍,也要比其他姓氏来得早些,而且,他们的播迁情形有根有据,有完整的资料可查。

    当初俞姓的所以南迁,根据《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唐代武则天临朝的时候,当时的新丰地方(据考当为今陕西省临潼县),突然无缘无故冒出了一座山来,于是当时正不习惯于天下为女皇帝所统治的人士,就议论纷纷,有说这是瑞征的,也有说这是大祸将至的征象,

    其中,有一位江陵人俞文俊,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天皇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于是,他就被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当然,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因此,后来我国南方的俞姓人士,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而俞文俊是当时的江陵人百家姓酆鲍史唐的风怎么写,江陵就在今湖北省的潜江县西方,则南方俞隆的来源,也应该可以追溯到这里。

    到了明代,“俞大猷”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如雷贯耳了,他和他的“俞家军”,把为患明代沿海一带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的历史故事,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连三尺孩童都耳熟能详。这位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是明世宗嘉靖年间的福建晋江人,自幼读书熟知兵法,最先,他是以平定广东的交黎有功而见知,被升为参将,并移镇浙东,开始写下了一连串光辉无比的记录——他屡破倭寇,剿灭两广群盗,并平定骚乱,结果威震边陲,“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任★

    任姓,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的第一个儿子,后来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

    依照《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任姓的来源也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这位任姓始祖的排行,以及“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的问题。好在不管他是老大还是老幺,反正都是黄帝的亲骨肉,所以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也用不着对其排行苦苦推敲了。

    如果依照《通志氏族略》的说法,则任姓是“出自风姓之国,为太昊之后。”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那么在血缘上似乎又有不同。

    这种传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百家姓什么鲍史唐_百家姓鲍氏排名_百家姓酆鲍史唐的风怎么写

    可见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

    任姓的古老,还可以从早期历史上许多古人,取得证明。

    《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周代,见诸史籍的任姓名人相当不少,像孔子的门生之中,就有一位十分有名的楚国人任不齐,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曾经与韩、赵联合“三家分晋”,因而揭开战国序幕的魏文侯,也有一位垂名青史的贤臣任座。

    这位任座,根据《姓纂》的记载,是传自黄帝时“以德为姓”的那位始祖。

    是当今中国第五十九大姓。

    ★袁★

    历来关于袁姓姓源的考据工作,已经做得相当的翔实和完整,许多有关姓氏的古籍,对于袁氏的来龙去脉的记述,内容也差不多一致。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曰:“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胤,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甫,甫七代孙庄爰,伯诸生涛,以王父字为氏,代为上卿,字或作爰,辕,其实一也。”《唐书宰相世系表》:“胡公满裔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通志氏族略》:“袁氏,妫氏,舜后。”

    《袁枢年谱》:“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姓氏考略》:“望出陈郡、汝南、彭城。”《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袁盖舜之后也。周封其裔孙胡公满于陈,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子孙以为氏。望出陈郡,汝南,彭城。”

    从以上的这些记载,对于袁氏之姓源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他们是上古圣君大舜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了十三世孙涛的时候,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同时,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而胡公满的这一支后代繁衍到后来,算起来要以袁为姓者人数最多,成就也辉煌。

    陈、袁3000年前是一家人。胡公满,是陈姓的始祖,而袁姓又源自胡公满的第十三世孙,则认真推溯起来,陈、袁两氏在3000年前岂非本是一家人?同时,陈姓的最初发源地是周武王所封的宛丘,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准阳县一带,则袁姓人士的最早来处,当然也就是这个地方了。不过,袁姓繁衍到后来,却成为了陈郡、汝南、彭城等地的望族,以后全国各地的袁姓人家大多是从这三个地方分出去的,而其中,又以河南、汝南的袁家最为神气,从2000年以前,便一直在历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头一个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盎,他在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

    是当今中国第三十三大姓。

    ★柳★

    百家姓鲍氏排名_百家姓酆鲍史唐的风怎么写_百家姓什么鲍史唐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孟子赞誉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正是中国柳姓的始祖。

    柳下惠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是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裔,则后世的柳姓,当然也是发源于山东的一个古姓了。关于柳姓的姓源,《姓纂》上有这样的记载的:“周公孙鲁孝公子展,展孙无骇以王父子字为展氏,至展禽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于河东,河东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孙也。”

    从这段关于柳姓的记载,一目了然了——柳下惠是周公之后鲁孝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原居鲁国的柳氏后人并且迁居到河东,子孙世代绵延,终于成了河东的望族,然后再从这里繁衍到全国各地。当时的河东,是指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一大片地方。

    大约2000年前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柳家,以刘宋时的武威将军柳世隆开始,世代都是南朝的显官,俨然一个名门世族。

    唐代的柳公绰、柳公权兄弟,以及柳公绰的儿子柳仲郢的表现,更为柳氏大放异彩,使这个柳氏成为了一个著名姓氏。柳公权,大家更熟悉了,是一位有极高造诣的书法家,他所写的“玄秘塔碑”流传最广,迄今仍为习字者临贴的范本。他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博通群学,学问更好,后来并被唐朝皇帝封为河东郡公,与兄侄“一门三杰”,光宗耀祖,把无尽的光辉留给了后人。

    此后,柳姓的名人不绝于史书,像宋代那位风流的大才子柳永,以及对古文著有贡献的大学者柳宗元,就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

    ★酆★

    酆姓远祖始于周代,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湖南永兴县北),封为侯爵,称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姓。因此,酆姓出自周朝王室之姓,酆姓起源于姬姓。

    ★鲍★

    鲍姓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据元和姓纂上说,春秋时,夏禹的后代杞国公子鲍敬叔去齐国做官,被拜为大夫,受封于鲍邑(今山东丙城东),因而其后代以封地名“鲍”为姓氏。其子鲍叔牙,其曾孙鲍国,世代为齐国上卿。

    据魏书官氏志上说,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俟力伐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史★

    据考证史姓具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的,而且两者都跟古代的史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支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一支则出自周朝的太史佚。

    据考,仓颉的后裔,主要是繁衍于宣城,太史佚的后代,则主要繁衍于武昌。换言之,后世各地源自今安徽省宣城县的史姓人家,其始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史官仓颉;从湖北武昌分支出来的史姓,则是3000年前太史佚的后裔。

    关于史姓的姓源,是见诸《路史》和《姓纂》二书的记载。《路史》上指出:“仓颉后有史氏”。《姓纂》上则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史皇孙逊。”另外,《中华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仓颉之后。”

    百家姓鲍氏排名_百家姓酆鲍史唐的风怎么写_百家姓什么鲍史唐

    这三段记载,同时承认仓颉与太史佚为后世史姓的始祖,则就现代人研究学问时所重视的“证据”来说,是相当充实的了。不过,史姓人士要想找到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也因此而必须多费一点功夫,至少也得先追根究底找到若干年代以前的祖先是来自安徽,或是来自湖北,才能凭线索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姓酆鲍史唐的风怎么写,史姓的确是十分出人头地的,像鲁国的史晨,和魏国的史起,都是青史垂名的不朽人物。

    史晨的得以名传千古,主要是由于现代仍耸立在山东曲阜孔庙的一座“史晨碑”。该碑是建于东汉灵帝的建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的时候,距今已有1800多年之久。碑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春秋时鲁相史晨祀孔子的文章,分为前后两碑,前碑载奏章,后碑叙飨礼之事,迄今全文完整可诵,隶书神碑超逸,历来为研习书法者所宗。当然,如此一来,写作碑文的那位史晨,也就因此而永垂不朽了。

    明朝末年的史可法,更是青史垂名,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死守扬州殉国的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更为后人所熟悉,“史阁都”的大名在民间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是当今中国第八十大姓。

    ★唐★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后来,传到唐叔虞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代开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史书。

    是当今中国第二十六大姓。

    --

    ※来源:·BBS水木清华站·[FROM:211.100.255.*]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赵姓:发祥于山西,源自嬴姓,总人口约 2

    赵姓:发祥于山西,源自嬴姓,总人口约 2

    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七位的姓氏,总人口约275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9%,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百家姓》里为什么赵姓排在第一位?历史上成就最大的...
    最新百家姓排名表:你的姓氏排第几?

    最新百家姓排名表:你的姓氏排第几?

    百家姓排名表百家姓排名表完整版百家姓排行榜排名表最新百家姓排名表以上就是关于最新百家姓排行,百家姓排名表的全部内容,以及最新百家姓排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中国姓氏文化:从风姓到 23813 个汉

    中国姓氏文化:从风姓到 23813 个汉

    而李则是采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姓,周、吴、郑、王等姓,也都是当时的贵姓。这是明初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模仿宋版《百家姓》编纂而成的,共收入姓氏1968个,其数量为宋版《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