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的这三本历史书不收藏心里总是空空的
历史类著作备受大家欢迎的作者,张宏杰是其中一个。
他的许多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书,比如《饥饿的盛世》《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简读日本史》《千年悖论》《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等,都是大家喜爱的。
张宏杰是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从经历上看,绝对是一名学识扎实的学者。在此之上,把读者关心的话题,历史中复杂的关系,学术研究中可能普通人难懂的史实,张宏杰都用通俗的写法,让历史生动有趣。
今天耳朵塘推荐的他的三本书,是市面极其难得的新版套装。
点击下图,立即拥有
扫码即可购买
No.1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是一部深刻反思乾隆盛世的作品。
历史其实比小说更好看,也更能让我们了解真实的乾隆及其时代。围绕乾隆的家族关系、成长、爱情、性格、君臣关系、统治特点等,张宏杰深刻剖析了乾隆为什么能够缔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巅,但他又认为乾隆盛世“没有任何新意”,只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河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坐标意义的皇帝,在他之前,是中国几千年辉煌的王朝史,而在他之后,是一个倍受欺辱的近代中国。乾隆身处的18世纪正是人类文明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乾隆之后,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近代”。
乾隆处在一个全球化风起、大革命云涌的时代,历史要求他不仅能够调动传统资源以资盛治,更应具备开阔的眼界,有新的擘画。18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以前,人类进步的脚步一直是迟缓的。从18世纪起,历史开始跑步前进。得益于环球航行、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但乾隆对世界大势的变化没有丝毫察觉。这不但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更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
No.2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从文化和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朱元璋统治的成败得失与深远影响。
对很多人来说,朱元璋是既熟悉又神秘且极具争议的皇帝。从乞丐到帝王,他的传奇故事,人们都非常熟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书,但他的真实相貌究竟是长脸丑像,还是圆脸俊像,又众说纷纭,非常神秘。他勤于政事,康熙皇帝赞他“治隆唐宋”,有人却认为他短视、残暴,活在洪武时代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这样一个面目多样、极为复杂的帝王,本书作者张宏杰用冷静的笔触叙述了他的传奇一生及其主要统治策略。我们熟知的内容,如朱元璋的逆袭,张宏杰写得更生动,让我们了解朱元璋称帝这一极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多重原因:时代背景、运气和个人能力。而我们只知道零星片段的统治措施,作者便用细密的笔法详细铺陈。他没有停留在叙述朱元璋做了什么的表层上,而更注重从文化和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
他从“底层视角”这一概念出发,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容易忽略的常识,即在高雅的上层文化之外,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底层文化。这种文化对人的思维和个性影响至深。由此,我们理解了朱元璋为何会用“村长式”的手法管理偌大的帝国:一切必须井井有序,并且永恒不变。
张宏杰的分析并非浅尝辄止、泛泛而谈,而是有理论、有高度,有结构、逻辑,层层深入。如朱元璋屠杀功臣,一般的观点是君臣斗争和为太子朱标扫清统治障碍。张宏杰则把不同时期朱元璋对功臣的态度详细述出:
第一阶段:想与功臣共富贵;第二阶段:依赖功臣出征,维护大明统治;第三阶段:儿子们能挑大梁,开始屠杀功臣;第四阶段:太子朱标去世,本来为朱标留用的功臣也被杀掉。曲折的心路变化,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幽微。
再如,朱元璋晚年发起鼓动“民告官”的非理性运动,张宏杰用我们的中庸文化中一直有“激进主义”的暗流来解释。当然,群雄逐鹿时靠理性脱颖而出的朱元璋在晚年失去理性,也有部分原因是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屠戮功臣、牢狱百姓之顺利、容易,几乎没有遇到反抗,又大大强化了他的自信心和浮躁感。坐踞极尊、四周毫无约束,这种地位对人性的腐蚀,他也不可能避免。”
通过叙述与分析朱元璋独创或改进的各种驯化人民的统治措施,作者深刻地揭示出朱元璋是时代与文化的产物,又极为深远地影响了后来的时代,改变了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从某个角度来看,朱元璋是非常成功的。他不但成功地登上了皇位,更制定了一套无所不包、永远不变的运行模式,保佑他的那些多数昏聩低能、行为乖张的子孙在皇位上坐了两个半世纪。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元璋又是失败的。他建立了一个超稳定、超低效率的社会,给整个文化性格打上了深深的保守烙印。
本书所展现的深度和广度,远非谈论朱元璋一人,更是谈论古代专制主义的特质和表现。阅读这本书,能帮助你提升对历史的认知。
No.3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
《千年悖论》是张宏杰的第一部作品,书中收录了张宏杰早期创作的多篇代表性作品。
《千年悖论》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也比较多,包括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柳如是、顾眉、乾隆、李白、林逋等。张宏杰笔下的历史人物,和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有些不同,他不是用非黑即白、简单的善恶标准去评判的。
他用极具感染力的笔触描述了他们的生存困境、他们复杂的内心纠葛、他们进退两难的抉择、他们的欲望追求,设身处地,同他们一起思考探索、与他们一起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带领读者在这种身临其境中重新认识这些历史名人。
“既能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事件,又能够带着悲悯,与历史人物共情”,作为历史启蒙类读物,《千年悖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的帷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及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作为处女作,《千年悖论》几乎囊括了他后续作品的所有思绪缘起,以及他对历史、对社会的独到见解。
《无处收留:吴三桂》从人性解读了“这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吴三桂不单单是个十恶不赦的叛国者,也是一个在命运之流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
《千年悖论:科举之路》对科举制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科举制这个“创造性的制度不断扼杀创造性,一个出自公正性的设想造成了更大的不公正,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却也在扭曲人才,提高了的效率却为整个社会的低效率运行保驾护航”,颇令人深思。
《从武勇到优雅:满族汉化史》,系统性介绍了整个满族兴衰形成,其中将语言与族群盛衰联系起来观点十分独特,而作为案例被提到的最难以被同化的犹太民族,却在汉文化大熔炉中被融化了,也发人深思。书中对柳如是、顾眉包括慈禧的描述,再现了女性身上的夺目光彩,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立体感。
此外,书中保留了一篇追述作家之路的自序,两篇关于写作理念的采访笔录。结合自序,读者能从《千年悖论》中看到作者的思想脉络、价值取向和性格逻辑,及其作为历史学者沉浸于史海中探究人性的喜悦与兴奋。对于大众读者以及历史写作爱好者,这种把历史讲得好玩、精彩、有滋有味,让历史比小说更好看的写作方式,不失为一种启发,一种写作激励。
这三本书都是十分难得的珍藏版,由重庆出版集团直接发书,品质有保证,还随书附赠“张宏杰历史写作关键词”卡片六张。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