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卦蒙人的,很愚昧、很“八卦”。读后才明白,自己的认知何等肤浅!仅其观物取象、假象喻意、著传释经的创作智慧就令我肃然起敬!
阴阳概念的产生。观察宇宙万物发现天地、日月、昼夜、晴阴、雄雌、钢柔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将之分为阳与阴两大类,分别用“—”“- -”表示,这两种符号称为“爻”。我惊叹于古人将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简而化之为阴阳,并赋予其相互交错、彼此消长中化育万物的智慧,这种辩证思维的智慧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进一步升华,又经孔子“一阴一阳之谓道”简而言之,这是多么睿智啊!让我们“春风得意时”保持清醒、不忘初心(成不骄,居安思危),从而善始善终;让我们身处困境还能看得到希望,不抛弃、不放弃(败不馁、危中有机),再忍耐忍耐,再努把力,也许明天会否极泰来——这,就是世人预测未来,以求逢凶化吉、趋利避害的“法宝”!这种对天、地、人间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道”以及人们依“道”而行的“德”,也许就是唯物辩证法与方法论的先祖吧!由此看来,中共二十大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意义不能说不深远啊!
八卦创立。随着古人对世界与世事观察思考的进一步加深,有位圣人在“- -”、“—”两爻的基础上,每三爻叠成一卦,组合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代表自然界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象,象征着健、顺、动、入、陷、丽、止、悦八种意义,对应着南、北、东北、西南、西、东、西北、东南八个方位。据传说和史记,创作八卦并赋予其象征与方位的这位圣人,是远古时代的伏羲氏。也许从那时起,华夏民族的天文、地理、伦理、占筮、术数、医学等与之相关的领域都大大快了发展进程,由此看来,伏羲被称为“人文始祖”,当之无愧。
我们分析八卦与阴阳两爻创立的共同之处,不难看出两者均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物象所得,然后又作为喻示种种物情、事理的象征符号。这一思维过程,体现了“观物取象”的创作特征。其中所“观”之“物”,是指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所“取”之“象”,则为模拟这些事物成为有象征意义的卦象。
重卦并撰成卦爻辞。此后,八卦两两叠加,扩展为64卦(364爻)周易智慧与情感,从64种角度分别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事理特征及变化规律。但这些暗示性的卦形符号太隐晦,并不能为常人所理解,于是“假象喻意”的卦辞和爻辞出现了:创作者拟取人们生活中习闻常见的物象,通过文字的具体描述,使卦形、爻形内涵的象征旨趣更为鲜明、生动,让常人也能了解这些卦形所寓的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哲理。至此,《易》的“经”文全部创成,完成这一杰作的,是商末周初的周文王。
《周易》的卦形、卦爻辞创成之后,其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但古代的占筮往往与政治大事有关,天子、诸侯的政治军事措施,有时必须取决于卜官的占筮结果,这一过程中,事实上影响人们思想、左右人们行动的关键因素是筮书所表露的深邃的哲学内涵,非此,则其书必不可能成为古代上层统治阶段奉为“圣典”的重要书籍。
我惊叹于古人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理性用事”转变的伟大,更沉醉于这一创作对后人在卜筮决策、兴师征伐、“安营扎寨”、辨别方位、阴阳风水、起居劳作等军国大事、文化发展与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今天,对于自然规律与古人智慧,除了敬畏与折服,我还能有什么态度呢?
传的产生及经传合并。文王研创《易》时,还是殷朝的一个伯,正被纣王拘禁着,作为智者,他只能在自保的前提下表达思想,所撰写的经文简练而隐晦,“横看成岭侧成峰”周易智慧与情感,给人们留下发挥想象的极大空间。之后,历经“歪嘴子和尚”的卜筮者或学者之信口开合,越来越背离原创意旨,需要有解释经文的传以正本清源。完成这一使命的,是文王500年后的超级粉丝孔子。晚年的孔夫子手捧“易”经,韦编三绝,以其平生阅历与智慧,历时20年创作出《易传》七种十篇,汉代学者将《易》经与《易传》合编,这就是目前我们常说的传世奇书《周易》。
由此看来,《周易》的《易》与《传》之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作品,其中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居功至伟。就《易》与《传》而言,前者是已趋成熟的独具体系的哲学思想,后者又赋予了浓厚的儒家情怀。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