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内容提要本书精选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提要精选

    装帧:精装32开

    定价:68 元

    ISBN:978-7-309-14456-7/K.702

    作者简介

    邹逸麟,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8月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1957年参加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史志学会会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曾任《中国运河志》总主编、《辞海》副主编。著有《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千古黄河》《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椿庐史地论稿》《椿庐史地论稿续编》等,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等。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十篇,列为十讲,内容大致如下:(一)我国历史时期水系主要是黄河、运河的开凿、变迁、兴废的历史过程;(二)我国历史时期水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三)两三千年来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背景。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两难的处境,从而汲取历史教训,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前言

    历史地理学从传统沿革地理发展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始于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谭其骧先生主持组织“禹贡学会”和创办《禹贡》半月刊。当时燕京、北大、辅仁三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参加者甚多。后来成为一代名师的有侯仁之、史念海、杨向奎、童书业、韩儒林、翁独健……甚至包括最近刚去世的中外公认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都是当时“禹贡学会”会员,可见一时之盛。当年这些年轻才俊在《禹贡》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论文,虽然今天看来有些稚嫩,然其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之功不能没。可惜不久抗战军兴,学校内迁,学者四散,正处于成长期的历史地理学整体发展戛然而止,实为我国当代学术史上一大损失。唯独吾师谭其骧先生仍在西南偏隅贵州浙大继续坚持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向史学家吴晗提出需要一套能配合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的历史地图。于是由吴晗、尹达等前辈史学家组织了一个委员会,委托谭其骧主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从1955年至1987年前后历时三十二年完成的全套八册《中国历史地图集》,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领域里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包括清代以来沿革地理学)集大成之作,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著作。我有幸自1957年1月开始就跟从谭其骧师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以后一直在谭师指导下从事历史地理学的基础建设工作,如参加新版《辞海》的历史地理部分的修订、《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部分的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分卷的撰稿等。还为国内有志于历史地理学的青年研究者编写了《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993年初版、2013年三版)、《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1993年)、《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001年)、《中国历史自然地理》(2013年)。这一系列著作都是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所做的基础工作。90年代以后中国地理历史大百科,新生一代历史地理工作者先后登上学术舞台,他们以年轻人的锐气、智慧和努力,为历史地理学开拓出许多新的领域和方法,并做出了显著的成就。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地理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向前发展。

    笔者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和教学六十年,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从事大型历史地理基础项目的研究,所写过的一些论文主要都是为这些重大项目服务,所以着重于唐宋以后历史水系的变迁。90年代以后开始转向环境变迁的研究。在环境变迁研究的实践中深深感到:第一中国地理历史大百科,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环境问题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反应差异也很大。第二,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的问题。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且地属东亚季风区,年际变化和季节间变化很大,故而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造成恶劣的生存环境。第三,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可耕地比例较小。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在传统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只能扩大耕地来增加粮食生产,具体而言就是开垦山地、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最后造成水土流失、河湖淤浅。其最终形成的恶劣环境是人们可以想象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一直是我国历史上长期面临的两难困境。第四,研究我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必须要将当时的社会政治要素考虑在内。因为在长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农耕为主的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一切改造环境的措施都可能与某一集团或某一地区的利益相矛盾。由此环境变迁与当时的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北宋后期八十年黄河时而北流、时而东流的频繁变迁与当时朝廷内的朋党之争有直接关系。这种特点不仅是全国性的,在各地区环境与社会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环境研究领域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课题成为最热门的研究对象。

    本书所选十讲,主要有三个主题:一是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最主要的两大国家级水利工程——治黄和通运的发展与影响。二是我国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过程和特点。三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论文水平都不高。我只希望这些文章能使后人对我们这一代人做研究走过的历程有所了解,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丝启发,那就是对我很高的奖励了。

    最后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陈麦青、史立丽同志,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这本书是出不来的。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秋收起义: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重要

    秋收起义: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重要

    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历史已经证明,有了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历史转折——长征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及其阶段特点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及其阶段特点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在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
    2021 年 11 月 11 日,党的十

    2021 年 11 月 11 日,党的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党对百年党史的完整准确的历史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