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 > 周易哲学 > 正文

    2017年中国园林硕士考研: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具体体现

    2024-03-22 10:08 标签: 天人合一 中国园林 王维

    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具体体现 组员: ??? ?? ??? 《周易》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即为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 孟子提出“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万物皆备于我矣。” 先秦时期,道家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反对利欲观念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和本性的扼杀。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象征着自然无为的“道”。 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西汉董仲舒认为天是万事万物的始祖,人本于天,人间的一切伦常秩序也来自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朱熹提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在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上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具有文学的渗透力和充分的表现力,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的文化思想史,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言行,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也包括中国园林。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植物是天地自然间必不可少的,将其纳入园林之中,可以使园林植物景观及整体园林融汇到宇宙之中,园主置身园中,也就随之融汇到天地自然之中了。这是最高尚的审美情趣,也是通常所说的雅而不俗,即中国古典园林之突出特点———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_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_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中国园林园址选择上的体现 中国人的理想环境: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屋前是草地和宽阔的水面,水中有白鸭嬉水,一条小路穿过草地通向对岸的树丛,曲折幽深。水中可以游泳,草地上可以休息,林中可以散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宁波天童寺 坐落于宁波市东南部太白山深处,太白山主脉山脊蜿蜒回环,围合成一山间盆地,仅西侧有一豁口与外界相联系。 豁口处为完全人工设计的曲折香道,两侧广植松竹,形成了长达2 km的古松长 廊及深径回松、风岗修竹的景观 在中国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体现植物在园林中可作为主景形成优美的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从而赋予园林以生命的节拍和季相的变化,而山、石、水与植物搭配所形成的园景和意境,则是造园家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指导下把大自然浓缩后在其艺术构思上的显现。在中国人眼中,园林植物是感情和吉祥的化身。植物不仅能反映审美情趣,且富有性格特点,可用于“比德”,更有独特的空间特性,可与天地自然相融汇,实现“天人合一”的效果,有利于对意境的思维。苏州留园中部山丘的木樨林、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在植物的辅佐下,在诗意的点题下,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体现了“天人之际和谐合一”的哲学思维。

    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_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_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在中国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体现 苏州留园中部山丘的木樨林中“闻木樨香轩”。每当秋季木樨(桂花)开花时节,上下四方无不弥漫着花香,香随风扬,境域随之扩大,使原来有限的小庭院,因花香的上下四方飘散,变得宽大了,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一庭院门楣上题额为“海棠春坞”。春光初临,海棠的红花朵朵,暖意丝丝,在晨雾中弥漫,如烟如云,带来了“烟云联绵人欣欣”的春意。赏此花,观此景,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虽海棠花量不多,但仍让人觉察到了春意。此时此地,此景此情,把游赏者的身心融入到了诗情画意之中,甚至浮想联翩地幻游着辋川古园。体味其中的清幽,谁也不会觉得眼前只是一方庭院,恰如漫步在明媚山林之中。 王维的辋川别业辋川别业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山水风景园的代表。王维出资购得一片荒芜衰败景象的山庄,依据山川自然形势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整治重建,并融人作者诗、画及园林的审美情趣,刻意经营,在绵延近20里的辋川山谷营造了华子冈、文杏馆、鹿柴、茱萸游、金屑泉、椒园等20个景区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构建了一个的综合性园林。 可居、可游、可耕可牧、可渔、可樵别业是依据辋川的山形水貌来构园,20个景点漫布在近20里的山谷和川道间,主要是以辋川的山水之势布景,如华子冈、斤竹岭、南坨、北坨等山体,茱萸游、欹湖、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等水体,基本上都是自然形成的风景。

    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_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_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即使施以人工,也是顺自然山水之势,如孟城坳乃依古城堡的遗址造景,文杏馆乃背岭面湖而建,宫槐陌乃倚道树槐,临湖亭乃临湖造亭,柳浪则沿堤植柳,竹里馆则竹林深处藏精舍。 辋川别业周边的环境 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 小路曲折幽深,令人心旷神怡 辋川别业周边的植物园中景物以清幽质朴见美,竹里馆被大片竹林围绕,自然素朴,清幽宁静,恰宜于弹琴、长啸的高人雅士,文杏馆取自山问的材料构屋,采用质优的文杏树、香茅为材料,正可不需雕饰,恰成自然质朴的风格。另外,园中景点的取名也很朴实自然,没有雕琢夸饰。这样就造就了辋川别业素朴自然、恬淡幽雅的风格。 局部园林化偏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从植成景如:木兰柴、茱萸。 周边还配以文杏、斤竹、辛夷、槐树、柳树、漆树、椒树等植物 辋川别业中的体会从辋川别业的艺术风貌中可以领略到,王维的造园思想在吸收中唐以前园林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在写意方向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创造出一种以诗画融合、表现自然美为主要特征的写意山水风格,体现了王维所处时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哲学观,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人生观、思想素养和生活经历,去感受它的美好境界。它的产生使山水诗画艺术和园林创作密切地联系起来,对以后的写意山水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任何一个国家的景观总是建立在其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反观今天的园林创作,西方设计师和作品鱼贯而入,大拆大建,盲目抄袭。此时,反思古人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无疑会对今天的设计师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 总结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憩的综合艺术品,是艺术的宇宙图案。其构思从“象天”到“法地”,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都是“天人合一”。其思想影响古今的园林设计理念崇尚: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自然、文化、生态、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周易哲理与天人合一的追求》其中,《周易》作为一部神秘的古典著作,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引导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领悟周易哲理,我们才能把握世间规律,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总之,《周...
    <strong>《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strong>

    《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

    《周易》的形成时期大约在西周初年,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经典,孕育着深邃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历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历来被称之为“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更是中国...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这就是易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易文化传统是在一系列的否定中积淀下来的肯定。直到明末,自然科学哲学的创立者、启蒙主义思想家方以智才正确地提出了“道寓于艺”的道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