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 > 周易哲学 > 正文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天人合一”思想对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启示

    2024-03-22 15:51 标签: 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

    第28 卷第4 期20 0 8 年11月承德民族师专学报Jo u m a lo f C h e n g d eT ea ch er s’ C o lleg ef o r N a tio n a litiesV 0 1. 28 N o . 4N O V . 20 0 8析“天人合一” 思想对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启示冯琳1, 赵世荣1, 姜树萍2( 1.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成都6 10 0 6 42. 贵州大学马列部, 贵州贵阳550 0 0 0 )摘要: “天人舍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所在, 是中国古人处理天人关系的基本思路, 其基本内涵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作者对“天人合一” 的宇宙整体观、 平等观、 统筹观和发展观的多角度分析, 旨在为我们解决当代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性的启示。关键词: 夭人合一; 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 B 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5一1554 ( 20 0 8 )0 4 —0 0 56- 如3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党准确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脉搏,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适时的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周易天人合一的理论_周易天人合一思想核心_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生态思维, 其基本要义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 思想虽经厉漫长的岁月 但仍历久弥新, 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性启示。一、 审视人类文明进步的困惑从人类文明总体上看, 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变化。 在采集——狩猎文明的时代, 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 敬畏、 神化、 崇拜, 是以一种敬仰的视角来看待自然, 人与自然基本上是处于和谐状态。 到了农业文明时代, 随着人民定居生活和人口的迅速增长, 过度耕垦致使充满“灵性” 的自然出现危机, 但这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并未完全激化。 当人类跨入工业文明后, 在“人类中心主义” 和“资本本性” 的驱使下, 人类开始肆意的凌驾、 支配、 利用和控制自然, 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向了对抗和分离。 人与自然的对立、分化最终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灾难, 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大自然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恩格斯早在10 0 多年前就警告过人类: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 JIP 晤17牺方工业文明对自然界的践踏的惨痛教训验证了恩格斯的预言。

    地球出现了土地沙化, 森林萎缩, 污染加剧, 酸雨不断, 臭氧扩大, 水质下降, 水源枯竭, 物种锐减。 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能源危机与垃圾成山; 人欲横流、 挥霍无度与资源枯竭的尖锐矛盾。 原因何在?从人类具体文明看. 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盛世的巴比伦文明成了不毛之地、 哈巴拉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成了大荒漠、收稿日期: 2008—傥卜_ 26作者简介: 冯琳( 19 8 5一),男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山东枣庄人,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0 7 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一5 6 一玛雅文明成了人烟绝迹的地方。 原因何在?纵观古今文明的兴衰历史, 政治、 战争、 社会、 民族、 文化等因素还不至于造成一个文明从根本上衰落和毁灭。 “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地方衰落。 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踏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 ” 舯“文明人跨越地球的表面, 在他们足迹所及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 ” 印∞这正是这些文明由盛入衰直至消失的根源所在。 像这样一部文明的兴衰史, 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 盘剥自然并最终自食恶果的辛酸史。 而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 延绵不绝、 繁衍至今。

    原因又何在?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看, 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前进与反思中发展。 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灭绝性的迫害, 人类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生态文明成为了人类反思的必然选择。 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 需要“大智慧” 、 “明哲学” 为人类指明道路。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 我们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哲学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求有效的破解途径。 “天人合一” 辩证生态思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为我们揭开了华夏文明辉煌至今的思想根基, 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思维范式。二、 “天人合一” 思想的演变综述及基本内涵“天” 与“人” 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天人合一” 作为中国古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概括,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早在西周《周易- 文言》 中就蕴含有“天人合一” 的思想。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 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人类要顺应自然, 适应自然, 从而达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天人之辨” 使天人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儒道两家作为天人思想的典型代表。

    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 中提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 老子认为“道” 是万物之根本, 人要遵循“天道” , 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 进而“道法自然” ,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致思路径。道家的另~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 齐物论》 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精神境界, 就是他所明确界定万方数据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周易哲理与天人合一的追求》其中,《周易》作为一部神秘的古典著作,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引导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领悟周易哲理,我们才能把握世间规律,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总之,《周...
    <strong>《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strong>

    《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

    《周易》的形成时期大约在西周初年,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经典,孕育着深邃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历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历来被称之为“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更是中国...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这就是易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易文化传统是在一系列的否定中积淀下来的肯定。直到明末,自然科学哲学的创立者、启蒙主义思想家方以智才正确地提出了“道寓于艺”的道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