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 > 周易哲学 > 正文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4-04-28 08:04 标签: 生态 合一 周易 规律 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而且为实现这一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被定义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正是这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中繁衍生息,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当前,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金融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生态观,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思维的主要特点就是始终把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与自然世界紧密相连。认识自然,依靠自然,尊崇自然,与自然为邻为友,相感相通,和谐相处,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传统。就一定层面来说,整个中华文化正是在这一价值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周易的哲学观》,“天人合一”正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天人合一”思想在其中得到较全面的阐发。《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周易》的“天道·地道·人道”为一体的“三才论”集中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三才论”包含着两个层面,第一层:《周易》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即强调阴阳之道是宇宙自然化生万物的本体本原,旨在说明人是宇宙万物中之一物,是天地化生而成的。因此,人类生活要服从宇宙自然的普遍规律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乾·彖传》

    这从天道引申为人道,从理论上揭示了自然规律是社会生活中伦理规范的最终价值依据,从道德的层面要求人类社会生活应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为所欲为。

    周易哲学史_《周易的哲学观》_周易哲学思想

    《周易》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既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对宇宙自然本质的理性认识,也是中华伦理学的思想基础和总原则,《周易》的道德原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规范。

    协调发展原则

    在《周易》看来,“善”是宇宙自然之道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人在追求宇宙自然至善的过程中《周易的哲学观》,完成了对自身的追求,把握自然规律也就是实现对自我的占有和开发。《周易》的这一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得到集中阐发,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认为“天”是造化生命的源头,要通过“尽心”去体察宇宙化生的奥妙,完成对人性的认识和提升,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尽心”不仅仅是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更是在心理意识的支配之下见之于行动的过程。

    周易哲学思想_周易哲学史_《周易的哲学观》

    《周易》认为天人同元、同构、同序。《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又男女。”这说明人与其他万物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破坏和毁灭自然也就是在毁灭和破坏人类自身的根基。违背自然节律同时就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的背叛。因而,处理天人关系,不仅要有科学的严肃性,更要有道德的自觉性。由此,《周易》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发展原则。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文言传》

    这段话是解释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中“大人”这个概念的,实际上阐述了人从主观上能够与天即自然界达到和谐一致的观点。所谓“先天”,即为天之先导,在天未发生变化之前就加以引导;所谓“后天”,即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顺应天时而动。“与天地合其德”,正是人与自然界的互相适应与高度协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肯定其战略地位,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具有内涵和意义的事业,追古溯今,我们不难发现,《周易》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宇宙整体出发探求人与自然运行的规律的方法论原则对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则是认识自然。因此,需要“知天”与“畏天”统一。《系辞传上》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不单体现古人对天地法则的认识,还说明了他们对天地四时的崇敬与畏惧,人事的变通必须遵循宇宙自然的规律。“知天”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把握;“畏天”是指尊重自然并顺应自然规律。“知天”与“畏天”统一才能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从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出发,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周易哲学思想_《周易的哲学观》_周易哲学史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科普工作基本的永恒主题。提升公民的环境科学素质,对于倡导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生态环保知识的普及,提升公民的环保素质,使公众从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到提升生态价值观念,最终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是有效实施国家环境法律和政策、保护自然生态、防范环境污染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科普工作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科学精神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既要从孩子抓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重视对成年人的宣传和教化;既有轰轰烈烈的形式,但更多的是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

    《系辞传上》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圣人用《易》来认识世界,根据客观情势,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更重要的是个人价值观念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缺乏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作为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主体,要树立自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地位。自觉转变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把经济看作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环境可承载和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要转变生活的价值目标,树立一种以适度节制物质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健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的生活理念。要重视发挥能动性,恢复被破坏的环境,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实现发展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

    “天人合一”不是盲目地合于“天”,而是在认识天道之后,将天道引申到人道,这样遵循一定的规律,人的行动才可能取得成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是改变我们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观念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现实是,决定人们行动的不仅仅是理念和认识,还有利益驱使和外部环境的压力。这就需要有制度的安排。人的行为必须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只有依据客观规律,才能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制度。我们既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止发展,也不能盲目发展而忽视自然,要将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遵循了一定的客观规律则必然能合乎目的性,这也意味着自由活动的实现。这里政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兼顾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选好平衡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被列为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的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达到的文明程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说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如何才能做到呢?《周易》“天人合一”以“仁”为性,启示我们应注重内在品行修养,以“仁”对万物。我们也应有“爱人利物之心”,提倡“泛爱生物”和“仁爱自然”。

    周易哲学思想_周易哲学史_《周易的哲学观》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真善美”的认识,也将天地之德引申到人之德,提倡仁爱、正义、和谐的品质,如此人道与天道相通相融,则必能实现和谐。

    我是上官,中国哲学领域作者,说咱老祖宗的事。品道论尽,有理有据,关注我,我们共同进步。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周易哲理与天人合一的追求》其中,《周易》作为一部神秘的古典著作,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引导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领悟周易哲理,我们才能把握世间规律,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总之,《周...
    <strong>《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strong>

    《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

    《周易》的形成时期大约在西周初年,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经典,孕育着深邃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历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历来被称之为“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更是中国...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这就是易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易文化传统是在一系列的否定中积淀下来的肯定。直到明末,自然科学哲学的创立者、启蒙主义思想家方以智才正确地提出了“道寓于艺”的道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