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太空探索——献给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1日15:00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太空的神奇魅力一直牵引着电影人无限的遐想。航天事业还没开始时,电影就预见了这一天的到来。人类踏入太空的科学探索,则进一步触发了电影人深度挖掘太空题材的欲望。从梅里爱1902年拍摄的《月球旅行记》,到范·迪塞尔主演的《星际传奇之礼迪克》,太空题材的影片层出不穷。其中的许多经典场面不知激发了多少人对太空旅行和外星生命的想象和热情地探究。这类影片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描写宇航发展进程的写实式电影,如《太空先锋》、《阿波罗13》,一是带有前瞻性的科幻片,像《星际旅行》、《迷失在太空》。不管银幕上的太空征程使用的是哪种形式,都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远远没有终结的征服欲望。
电影史,同时也记录了载人航天的历史与未来。
开创篇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加加林成为历史上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太空先锋》(The Right Stuff)(1983年)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主演:萨姆·谢泼德、斯科特·格伦、埃德·哈里斯、丹尼斯·奎德
这部长达3个小时的电影根据美国首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真实故事改编。二战后,美国展开了与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将目标锁定在太空。就在美国空军试飞员查克·雅格首次打破音速限制,改写飞行纪录的同时,苏联率先将人类送上了太空。在肯尼迪总统的倡议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空军中挑选出约翰·格伦等7位优秀飞行员作为首批宇航员,开始部署载人火箭升空的“水星计划”。当时的NASA完全没有发射载人火箭的经验。这7位宇航员肩负美国与苏联太空竞赛的压力,还要面对家人的担忧以及来自同伴的激烈竞争。身处充满了不确定危机的火箭之中,宇航员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
《太空先锋》以轻松幽默、决不歌功颂德的方式,给观众上了一堂精彩的航天课。不仅让普通百姓了解了美国太空事业的起步历程,同时更关注宇航员风光背后的艰辛与危险。《太空先锋》获1984年第五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4项技术大奖。
喜欢《太空先锋》这类颇有深度的太空电影的观众大多同样欣赏《阿波罗13》。有关美国太空计划的这两部影片的剧情悄然相联。
登月篇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名言。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阿波罗13》( 13)(1995年)
导演:朗·霍华德
主演:汤姆·汉克斯、比尔·帕克斯顿、凯文·培根、加里·西尼斯、凯瑟琳·昆兰
本片获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为赢得美苏太空竞赛,NASA展开了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学探索——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阿波罗12号飞船顺利登月并成功带回月球岩石之后,3位登月的宇航员抢尽所有镁光灯的焦点,而接下来的阿波罗13号升空计划却鲜有人问津。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分别是指挥吉姆、指挥舱驾驶员杰克和登月舱驾驶员弗瑞德
。1970年4月,休斯顿航天中心接到正在执行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3号的呼叫:“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外太空的一场爆炸美国对太空的探索历史意义,导致飞船失去氧气、动力和导向功能。瞬间,3位宇航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不愿抛下妻儿成为太空孤魂的3位太空勇士,争分夺秒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依靠团结、信念和智慧,使阿波罗13号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罗13》一上映就反响不俗,取得了惊人的票房。片中的航天布景相当逼真,部分太空镜头更是通过航天器速降模拟失重拍摄的。在这部令人揪心的太空电影中,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导演朗·霍华德融入的家庭价值观。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层次感十足的表演将吉姆队长塑造得十分真实。
尽管阿波罗13号与月球失之交臂,但飞船的顺利返航在太空探索史上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1999年,对美国登月情有独钟的汤姆·汉克斯又制作了电视剧集《从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囊括17项艾美奖的本剧全景式再现了围绕“登月”发生的无数真实事件。本片的拍摄得到了美国政府和NASA的鼎力相助,很多场景则直接采用了《阿波罗13》中的设施。怪不得有媒体称,《阿波罗13》是汤姆·汉克斯为《从地球到月球》进行的热身。
修复篇
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环球飞行。自此,航天飞机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基地。1998年,77岁高龄的约翰·格伦搭乘航天飞机重返太空。
《太空牛仔》(Space )(2000年)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汤米·李·琼斯、詹姆斯·嘉纳、唐纳德·萨瑟兰
作为美国空军的顶尖试飞员,柯文曾是第一代宇航员的预备队员,因NASA计划的调整,他所在的神匠小队在上天前被解散。新千年伊始,一颗于50年代末由前苏联发射的卫星“圣像”偏离轨道,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变成一场灾难。NASA找来垂垂老矣的弗兰克·柯文解救卫星。作为交换,柯文获准重新组织神匠小队,柯
文、霍金斯、奥尼尔、沙利文终于可以实现他们等了一辈子的梦想——真正的太空之旅。4位资深宇航员在短期内达到了体能巅峰,成功解救了“圣像”。
以约翰·格伦事件为灵感的这部太空冒险片获得了NASA的全力协助,部分拍摄在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和肯尼迪发射中心内完成。
拯救篇
银幕上的宇航员决不仅限于太空修复这类小活儿,有时也担负着拯救地球的重任。尽管好莱坞的套路未免俗套,但宇航场景的特效已是真伪难辨。
《天地大冲撞》(Deep )(1998年)
导演:咪咪·莱德
主演:罗伯特·杜瓦尔、提·李欧妮、摩根·弗里曼
一颗珠穆朗玛峰大小的彗星将猛烈撞击地球,宇航员临危受命,执行偏转彗星行进轨道、拯救地球的艰巨任务。最终,核弹将彗星炸碎,人类幸免于难。
《世界末日》()(1998年)
导演:迈克尔·贝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比利·鲍勃·桑顿、丽芙·泰勒、本·阿弗莱克
一块比《天地大冲撞》中的彗星更大的陨石正朝地球飞来,NASA派遣钻油井工人乘坐独立号、自由号航天飞机登陆陨石,在陨石上钻洞,放入核弹引爆。
《地心抢险记》(The Core)(2003年)
导演:庄·阿米尔
主演:阿伦·艾克哈特、希拉里·斯万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地球即将停止自转,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接连发生,航天飞机莫名其妙地降落到了洛杉矶市中心。救援小组乘坐宇航员驾驶的地下飞船抵达地心,努力使地球恢复正常运转。
火星篇
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号”登陆火星。可以预见,21世纪,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将更频繁。千禧之年,好莱坞刮起一股火星热。只是两部火星电影中的一部太实,另一部又太虚。
《火星任务》( to Mars)(2000年)
导演:布赖恩·德·帕尔玛
主演:加里·辛尼斯、蒂姆·罗宾斯
2020年,登陆火星的载人飞船遭遇神秘事故,一支太空救援队前往调查并力图救回任何可能的幸存者。
在NASA的鼎立支持下,《火星任务》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使用了完全真实的航天技术。
《红色星球》(Red )(2000年)
导演:安东尼·霍夫曼
主演:方·基墨、凯瑞·安妮·摩斯、汤姆·塞斯摩尔
负责改造火星大气层的工具出现故障,第一批登陆火星的宇航员前往火星进行修理,以使火星移民计划顺利进行。影片比《火星任务》更像科幻片,深入探讨了地球与其它星球之间的关系。
科幻永远是科学的预言。沿着一代代航天人的足迹,你会发现,有时候单单一个梦想便足以照亮整片天空!正是他们的执着,才有了今天人类的成就。
特别推荐:
讴歌中国航天人——《冲上九重天》(1997年)
导演:黄俊文、凌云
主演:梁家辉、赵文瑄、黎姿、伍咏薇、潘虹、陈锦鸿
香港富商钱程自觉婚姻并不幸福,奈何不愿放弃对家庭及女儿钱望的责任,于是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香港回归前夕,出于对大陆航天技术的信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钱程决定将自己投资的“香港之星”通讯卫星交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同时让取得哈佛大学物理硕士的钱望到内地考察。在与西昌科研人员的接触中美国对太空的探索历史意义,钱氏父女被以姜山为代表的航天科学家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在内地和香港技术人员的真诚合作下,“香港之星”终于在香港回归前夕发射成功。就在“香港之星”上天之际,姜山积劳成疾,永远地倒下……
《冲上九重天》是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根据香港知名作家梁凤仪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首次以中国卫星发射的科研人员为主角,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蒸蒸日上的航天事业凭借的正是航天工作者的无私和敬业。
一个少年的科学梦想——《10月的天空》( Sky)(1999年)
导演:乔·约翰斯顿
主演:杰克·盖伦霍尔、劳拉·邓恩、克里斯·库珀
在煤山这个以煤矿为依靠的小镇上,男孩只有两种命运:成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矿工,或者拿到足球奖学金上大学。1957年10月5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煤山居民观看了那个象征未来的奇异光束。此刻,还是高中生的霍默第一次感到了科技的神奇。面对未知的前途,霍默产生了一个梦想:送火箭上太空。霍默用30支冲天炮的火药,在家门口发射了他的第一支火箭,结果炸坏了院子的柵栏。在老师的鼓励下,霍默和同学们开始研发、试射火箭。从用金属废料七拼八凑出的“火箭”,到结构精密复杂的火箭,在与科学为伍的道路上,充满了青少年追寻梦想的欢笑与泪水,也展现出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这部给人温馨、勇气和希望的励志片根据NASA工程设计师霍默·希卡姆的回忆录《火箭男儿帮》改编而成。影片引领着观众、极力反对的父亲、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谆谆教导的老师一起去见证一个航天少年真实的筑梦与逐梦的旅程。
两部经典的艺术太空电影: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1968年)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从猿人到太空,本片无所不包,它像一座金字塔,宏伟而神秘。它违反了几乎所有电影学院奉为圭臬的神圣原则,剧情、人物、台词等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特效、画面和音乐则占了主导地位。2001年已经过去,片中的星际旅行、因嫉妒而杀人的电脑并未变成现实。但它作为一个寓言、一种有关进化、人性和宇宙的沉思和
遐想,依然有效。影片以三四百万年前非洲荒原上的一群猩猩开场;出现在2000年的月球,引导人类前往木星探险,最终则出现在一个法国风格的卧室里。库布里克用大量视觉和听觉手段,暗示着人类的演变。影片由人类的起源、堕落和赎罪等部分组成,外星人则扮演着上帝的角色。片中的人物不多,一个没有形体、只有“眼睛”的机器人哈尔——一个完全用声音塑造的角色,不仅是片中最“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也被认为是所有库布里克作品中最出彩的的人物。
根据阿瑟·克拉克的小说改编的本片是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太空探索片。库布里克素以慢工出细活著称,300多个特技场面均由他本人设计、监制,技巧独特,感觉精美,特别是360度环绕太空舱内部的画面,可谓空前绝后。影片的拍摄耗时4年,华纳的主管甚至忍无可忍地打电报问库布里克:“这‘2001’到底是片名还是发行日期?”影片于1968年4月上映,曾招来一片非议。阿西莫夫愤然抗议该片违背了他的第一定律,即机器人不会给人带来伤害。然而,《2001太空漫游》却以其超高的艺术价值高居科幻片十大排行榜前列。
《飞向太空》()(1972年)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未来的某个时间,在外太空空间站驻扎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切断了与地球的联系。一位医生受命到空间站调查,为何科学家小组拒绝返回地球。空间站一直对液体星球索拉力进行勘察,这个星球蕴藏着神秘的能量。小组中两位幸存的科学家的情绪极不稳定,拒绝跟医生沟通。而医生也陷入了神秘的境遇。索拉力星让他死去多年的妻子复活。现在他有机会弥补深深的内疚和悔恨。索拉力星给人们带来的是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机会,还是命运早已注定,回到过去不过是重复曾经的错误?
本片与《2001太空漫游》并称为太空影片的两大经典。前苏联杰出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根据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洛·列姆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本片被视为前苏联对《2001太空漫游》的回应。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采用科幻题材阐述更深的主题。《飞向太空》彻底拒绝了一般意义上对科幻电影的类型归纳。影片有着浓厚的哲理意味,通过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入探索和反省,对生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思考。本片荣获第二十五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人道精神费比西奖。
2002年,好莱坞重拍了《飞向太空》的英文版《索拉力星》(,又名《飞向太空2002》),由詹姆斯·卡梅隆担纲制作,斯蒂文·索德伯格执导,乔治·克鲁尼主演。影片回归到传统类型的科幻片,把焦点放在人和思想上,而不只是强调精巧的特效。
其它太空影片:
《太空登月记》()(1968年)
《蓝烟火》()(1969年)
《魔羯星一号》( One)(1978年)
《周年》(NASA: 25 Years)(1983年)
《太空营地》(Space Camp)(1986年)
《挑战者号》()(1990年)
《宇航员的妻子》(The 's Wife)(1999年)
《空间站3D版》(Space 3D)(2002年)蒋勇/文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