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当代社会 > 正文

    读后感:《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经典读后感10篇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是一本由马立诚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一):一个不错的概略

    这本书是原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所著,出版于2011年,距离现在也是蛮近的。

    作者在书中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邓公改革的赞美,用诸多美好的词汇来赞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改变。

    本来我是秉持着敬畏之心看这本书的,但是作者并不是典型的学院中人,不能用学术标准来衡量这本书,而且这本书我给它的定位是抛砖引玉。

    这八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其大的历史背景自然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这八种社会思潮代表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增加。

    新左派思潮在理论层面上比老左派高出不少,因为它吸收了西方新左派的思想,其中让我熟悉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支。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然不必多说,在历史课本上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但是最近国内学术界又有不同的看法,民主社会主义被认为是为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的一条好路子。

    自由主义思潮是我本人比较喜欢的一支,它的学术传统是英美派,感觉类似于法学中英美法系的基本思想,知道它,我还是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致命的自负》中了解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哈耶克说的很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尤其是在《致命的自负》中,哈耶克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的狂妄,因为人类的发展并不是计划而来的,而是遵从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

    民粹主义,这种思潮在中国可谓是根深蒂固,越是贫穷的、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和地区,越容易产生这种思想,而民粹主义是极为危险的,三十多年前的悲剧就是这样。

    民族主义,这个是舶来品,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民族这个概念是梁启超引进的,书中说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会极大侵犯个人的利益,感觉作者言重了。而作者写到近代民族主义的任务是追求民族的独立,二战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民族主义本来就该完成在中国的使命,但是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已经被用来作为维稳的工具。

    最后一个是新儒家,感觉作者对这一思潮的介绍太水了,不是太好,我还是找本专业著作来看吧。

    整本书就是中国各个阶层表述的缩影,本来想着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未来中国的走向,结果更加模糊了。看着现实,领导层在经济上大力提倡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顿时欣慰了好多,而且开始重视孔子了,不管怎么样,顿时感觉有希望了。

    个人不喜欢左派以及民粹主义的东西,认为如果任由这两种思潮发展,会很危险的。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二):【经观书评】评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的道德现状_当代道德现象社会的特点_当代社会的各种道德现象

    y鄢烈山

    遂请马立诚先生寄来该书。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乃“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之一种;我手里的已是第4次印刷了。

    除了学术道德规范,在具体内容上该书还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一提。

    考辨正反异同细致。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这八种思潮,或部分重合,或彼此分立,或激烈争辩”。应该说,不仅其存在与涌现客观上都有“合理”(合乎逻辑)的社会基础,而且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也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至少在理论上有相反相成的影响,在对现实的判断上可起警钟作用。比如,作者虽然不认可“老左派”要走回头路的政治主张,认为其开错了药方,但承认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贫富悬殊、腐败丛生的抨击,有相当的民意基础,执政者若能从中听取社会怨声,可以促进政改和社会公正,纾缓一部分人的焦虑,防患“仇官、仇富”的民粹主义抬头。

    马立诚在前言中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构建有利于思想创新的宽松环境,是促进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途径;当今中国各种思潮的交流、交锋与交融,是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也是软实力喷涌的源泉。不说这么宏大的宗旨,最起码的,让各种思潮平等交流,百家争鸣,有利于面对利益分化、文化多元的现实,就解决当下重大的社会问题达成共识。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8月6日号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三):于“思潮”中辨“左”“右”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当前所指的“左”和“右”与西方世界所指的“左”和“右”是相反的,一般认为,“左”指超前或冒进,“右”指保守或倒退,“左”表现为狂热暴力,“右”表现为悲悯退让。是什么造成了当下中国的“左”“右”倒置呢?

    80年代末,赵、胡犯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算是向”右“走,但实际上,赵、胡算是革新派,形右而实左。而当时健在的老一辈领导人如邓、叶则是保守派,倾向沿革过去的传统,形左而实右。

    在书中,作者也介绍了中外左右的对比:在欧美,左和右在政治上都支持代议民主政治,在中国,右支持宪政民主,左不赞成;在中国,右赞成完善社会保障,保护人权,这等于是干了欧美左的事情;在欧美,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归左,在中国则相反;在国际上,限制自由,限制工会为右,在中国则视为左的主张。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左“与”右“只是反应行为与当前客观条件关系或超前或滞后的状态,只是对这种关系的一种定性描述。之前个人对”左“”右“颠倒的理解与解释也是以这样的解释为前提。

    事实上,中国一直被”左“。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冲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封建大门;黄花岗起义的连续三枪为中国带来了民主与共和;十月的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中国几乎未曾有足够安稳的时间去产生非左非右的制度或者说路线,一直以来都是强行走”洋“路,慢慢地让国情去适应制度。与此同时,制度也在随着国情的发展而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韬光养晦,走和平崛起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经过三十年,这条路已经与国情愈发契合,相信沿着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一直走下去,必能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特色之路。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四):【经观书评】评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y鄢烈山

    遂请马立诚先生寄来该书。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乃“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之一种;我手里的已是第4次印刷了。

    除了学术道德规范,在具体内容上该书还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一提。

    考辨正反异同细致。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这八种思潮,或部分重合,或彼此分立,或激烈争辩”。应该说,不仅其存在与涌现客观上都有“合理”(合乎逻辑)的社会基础,而且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也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至少在理论上有相反相成的影响,在对现实的判断上可起警钟作用。比如,作者虽然不认可“老左派”要走回头路的政治主张,认为其开错了药方,但承认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贫富悬殊、腐败丛生的抨击,有相当的民意基础,执政者若能从中听取社会怨声,可以促进政改和社会公正,纾缓一部分人的焦虑,防患“仇官、仇富”的民粹主义抬头。

    马立诚在前言中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构建有利于思想创新的宽松环境,是促进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途径;当今中国各种思潮的交流、交锋与交融,是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也是软实力喷涌的源泉。不说这么宏大的宗旨,最起码的,让各种思潮平等交流,百家争鸣,有利于面对利益分化、文化多元的现实,就解决当下重大的社会问题达成共识。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8月6日号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五):读《八种思潮》有感

    大约于大三的时候知晓马立诚先生的这部著作,一直没有机会读,今天读完之后,颇有感慨,诚然这部书只是马立诚先生鉴于当前社会思潮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依据前人的总结,结合自己的个人观点,对今日中国社会的思潮做了一下梳理,并没有多少创新,或者说是研究成果,所以也有人不屑于此书。但是,对于我而言,虽然倾向自由主义,但是之前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潮学派也是不甚了解,也可能是之前没有人进行系统的区分,导致我们这些初入此道的菜鸟对各式各样的思想、思潮认识比较浅薄,以至不知如何归类,等等。读了《八种思潮》,首先对于当下的思潮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各种思潮所信奉的观念、理论,各种思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张有了一些了解。其次,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时代的变迁,同一个人所信奉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如摩罗,孔庆东,秋风等等当代社会的各种道德现象,就我个人而言,学生时代比较激进,偏向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近两年来逐渐转向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或许将来还会转化,不得而知。可以看出,马立诚先生更偏向自由主义,结合书中八种思潮的对比,并由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个人认为自由主义确实符合了人性的特征,就目前来看胜过其他理论,这也是我比较推崇《八种思潮》的原因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六):当代社会思潮

    本书通过作者的观察和亲身经历来对当前的中国社会思潮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尤其是对当前的政治体制现状的担忧和思考都是一种值得我们去分析和认识的焦点问题。本书通过八种思潮来逐一分析,虽然说并不是论述的独到和精简,但通过这八种思潮的分析和评价,使得对当前的社会问题没有了解的热血之人可以清醒的对当下的政治现状和社会状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同时也使得关心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人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我觉得本书的最大的最大的特点是对宪政的民主体制的分解尤其是最独到的也是中国未来社会政治改革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我觉得通过此书的阅读可以对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政治走向可以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接触,通过此书也可以对中国的社会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七):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这本书是我今年以来看的十几本里面最花费脑力、也是最拓展我对当下思潮及相关社会现象认识的一本书。说最费脑,是因为第一次认真阅读一本研究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书,对于一些学术性以及专业性的概念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作者已经算是用很平易近人的话语去阐述了;说最拓展,是因为书中谈到的八种社会思潮,也许不尽完整,但其对于我们厘清和捋顺当下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争论,仍十分有益,不失为一本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话说回来,虽然作者作为一位称职,甚至可以说非常优秀的学者,他已经尽可能地在书中保持中立的态度,但我还是大约感觉到了作者对八种思潮的倾向。平心而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只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真正领略思想的精髓和光芒。正如书后的编后记所说,其意义在于:“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也正如为此书提出意见的学者李楯所言:“我们基本上是快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但是我们有责任把一些事的真相讲清楚,以留待更年轻的人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他们所要走的道路。”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八):在广泛的失范下我们该如何前进

    体制结构内的失范导致了大多数的人群在整个体制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公正待育,而在非理性的思考与长期的失范过程中使得该中人群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理性。当该群体的人发现用越轨的手段来诉诸公平的时候,他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快感,一种自己的不公得到解放的幻想。再加上当代对权威的否定,这种否定在于当代握有权威者利用其体制的地位与社会地位而做出的非理性甚至违理性的言语与举动从而丧失社会公信力,最终导致人们对于权威的迷惑、质疑、不屑与否定。这种反对促使了人们对于越轨的公平的支持。这种越轨的公平通常通过网络等大众传媒得到传播,因为对于权威的反对,促进了对越轨公平的支持,这种支持无非“理”与“法”只是从一种广泛的介质来获得自身的一种满足。这其实也是一种民粹主义,而在我看来民粹主义来源于长时间的社会失范引发的不公平,非理性思考,与人性本质的一种嫉妒。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九):大步走,笑着走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马克思说的那句话,“人们并不要求玫瑰与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芬芳。”(P326)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这本书中,看到了春秋战国的影子,闻到了百花齐放的芳香。通过这本“观察报告”(P237),马立诚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八种思潮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并提出了本人的一些深思和忧虑。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中,但社会转型并不会自动地成功地转向一个现代文明秩序。”(P005)也即中国在浩浩荡荡地步入现代化进程中,势必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思想上或实践上。中国当前面临的不止八种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像西方一样,我们也需要在自我反思中逐步修正自己的现代性方案。因此,八种思潮,就像八种药方。他们针对中国社会的病症提出了各自的医治之道。这可以说是对于中国当下正在火热进行的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反思的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

    当代社会的道德现状_当代社会的各种道德现象_当代道德现象社会的特点

    中国当前的主导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经济改革优先于政治改革,但它却一直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与威胁,比如,新左派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半开放社会”,开始接受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先进的发展模式和思想观念,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因而会被新左派质疑“已经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中国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因此,招致民族主义“仇恨西方,反对全球化”的主张。虽然有学者提出,当代思潮与社会阶层存在对应关系,但从总体上看,“各种思潮都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和现象有关,与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价值存在着关联性。”(P326)因此,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的交锋,能够为中国未来形成民主多元制衡机制创造条件。尤其,各种思潮其实都具有“双刃性”的特征,从发展的视角看,很多思潮都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暂新的面貌,如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等的激进化趋势会消退,“摆脱生长期难以避免的幼稚与不成熟,通过理论上的脱胎换骨与价值转型,才能在未来中国多元思想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P307)

    最后,我也明白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句话的意义,正如书中提到的,“暴力革命,固然是诞生新社会的产婆当代社会的各种道德现象,但是如果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远没有达到预产期,暴力是不可能接出活生生的婴儿的。”(P101)以此观之,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阶段,要理性平稳,更要带着包容的态度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多元化意识形态。大步走,笑着走。

    分类的标准:穷尽性,互斥性。八种思潮的划分,具有很多启发性的东西,但却有很多界限模糊。

    老左派:政治性的,党内人士。

    新左派:思想性的,学者。

    汪晖(偏新左派),秦晖(自由派),王绍光(偏新左),展江(自由主义,主张言论自由等),儒家思想渗透在我们的讨论之中。

    赵汀阳“天下说”。民主没有正面价值。

    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想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吕新雨和赵月枝是一派,新左。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后感(十):思想史哪有这么好写

    马立诚这本新书跻身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而且封底骄傲地写着“上架建议:思想史”。但是,思想史哪有这么好写。书中马立诚写的部分,整个只能算是一个对各思潮现象和事件的罗列,各家代表作的观点总结(而且偏见严重),充其量只是网文的水平。思想史要有系谱,要有内在联系,不是简要介绍简要评价就完了。素净的封面和严肃的标题掩盖不了马立诚的媒体人本质,就像郎咸平的《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改变不了他“电视经济学家”的作风一样。

    我开读之前没看目录,所以每翻一章都有“哦!”的感觉……

    第三章“新左派新在哪里——新左派思潮”彻底展现了一个缺乏学术基础的人在批判强大对手时所暴露的难处。新左派是一群在《交锋三十年》中刻意被忽略的人。完整表述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甚至任何一本书的观点对马立诚来说都太难。马立诚引易中天的话说:新左派的这一套,老左派是玩不来的。站在同等水平上批判新左派也是马立诚玩不来的,这一章里他自己写的部分跟后文雷颐、葛兆光等人对新左派的批判相比档次差得实在太远。马立诚自己也知道,所以他不断引用秦晖、资中筠等名家为这一章充实内容,“新左派和国家主义”一节更通篇都是对许纪霖《近十年来中国国家主义思潮之批判》一文的引用。

    第四章“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成了一锅大杂烩,有那么点民主又有那么点社会主义味道的左右不明的人都被马立诚放进了这一章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什么,谁代表了民主社会主义,好像确实是个问题,个人认为还是第三部分里萧功秦《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的历史与未来》里说得清楚一些(也许萧又把历史说得过于简单了)。

    五六七章分别谈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其实不用读到这儿读者也知道马立诚的立场在“八种思潮”中是站在自由主义这一边了。对于自由主义马立诚基本上是不加批判的,而且高全喜那种主张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结盟的想法也丝毫不在马立诚的考虑范围之内。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在他看来纯属没有价值内核的情绪,该是让媒体人嬉笑怒骂的彩笔再度降临的时候了!于是这两章写得又有些像《交锋三十年》了。

    第八章谈“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我承认我自己对大陆新儒家的认识非常匮乏,这一章基本就是在给我补课。记得以前听秋风的讲座觉得头头是道,于是在西政史课上问任老师怎么看秋风。任师答:啊,秋风啊,哈哈哈,秋风是我的朋友,这个新儒家嘛……然后话锋一转,转到蒋庆身上去了,把蒋庆的儒家政治观和三院制嘲讽了一遍,反而不怎么谈秋风的儒家宪政主义。我当时听得一头雾水。现在看马立诚整理一遍可以发现,除了陈明比较清醒之外,大陆新儒家从蒋庆开始就固执地在犯两个毛病:误读历史,忽视现实。前者以浪漫主义的情怀解读中国古代史,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历史政治中(尤其是投射到朝廷、皇帝上),把少数儒家的理想文字当做历史事实,而对不符合这种“事实”的史实就忽略不计。后者以建造空中楼阁的气势大谈“通儒院”“儒家特区”或“儒教国”,似乎把上层中共政制的合法性需要和政改之困难与下层早已开放的现代化(或曰现代性呗)的民众心理都不放在心上。我想任剑涛和马立诚应该都希望姚中秋这种可以挽救的人才赶紧回到自由主义阵营吧哈哈。

    第三部分“相关链接”更是给马立诚树立一个大大的正面榜样。相比起马文的资料价值,葛兆光、萧功秦和徐友渔三人论思想史的长文明显更有思想价值和历史眼光,尤以葛兆光的视角令人佩服。

    我现在相信博源基金会这种“主题报告”+“专题讨论”+“相关链接”的形式确有可观之处,考虑入手王缉思的《中美战略互疑》嗯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当代国际社会--202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

    当代国际社会--202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

    当代国际社会--202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主观题专练本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提出“双循环”战略格局为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有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有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有多种因素导致当下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业观念的滞后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总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2017年清华大学创业硕士考研冲刺辅导班

    2017年清华大学创业硕士考研冲刺辅导班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大学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很重要。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是重要基础。20”创业青年人项目,鼓励大学生退学创业。更多大学生创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创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