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易经是玄学,喜欢借用老子的一句话,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的这句话出自《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老子这句话的解读有截然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就是万物的规律和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去谈、去讲、去解释,但是我们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形无形其实并无差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玄妙而深远。既唯物又辩证。
另一种解释是从唯心、唯物的角度去解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这个东西,道也不是那个道,名也不是那个名,你叫它什么都可以,道和名既可以是实体也可以仅是个代号,心物时刻在变化而已。
那什么是玄学?玄的意思是极度抽象,不可见周易什么叫基础运,远离本体,玄之又玄是抽象之后继续抽象,意图探寻本源。以远离本体的方式看问题,然后进行抽象。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了,后期随着佛教的兴起周易什么叫基础运,唯心、唯识世界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导致玄学也一度兴盛。
玄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深不可测,是形而上。所以只要是形而上的东西,人们就喜欢玄这个字,一个字不够就四个字:玄之又玄。
但是,我们知道,易经的基础和来源完全是形而下的东西,来自于天象、来自于日月运行规律。形而下是易经的基础,主观、辩证地看问题是他的表现形式,唯心唯物都有。
而《老子》的核心是在讲什么?我觉得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是在讲规律。所谓的玄之又玄其实也不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用主观意识去解释客观规律。
主观意识是唯心主义,辩证地看待问题,这又是辩证法。但是,辩证法并不分唯心、唯物,唯心、唯物都有辩证法。
易经的重点是什么?理、象、数。再加通、变,五个。而孔子说得更直接,上有天,下有地,人在其中,并称三才。这五个重点讲的还是三才的东西,非常的接地气。
用玄学来看易经是抹杀了易经的本源。
“心神不定、看相算命”,如果你拿易经去做这个,这就是神学了。
学习易经能不能帮你改运,可以。但不是让你把花瓶挪一个位置,而是告诉你做人做事太高调不好,可以低调一点。火气大了会伤身误事,也不好,可以平和一点。人做好了,运也就改了,道理就是这么朴素又通俗易懂。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我们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鉴于自汉至晋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基本上都无变化的情况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不可能凭空冒出一个与儒学对立并引导当时观念形态的玄学。
事实上,被后世认为的"玄学家",彼时都自认为在致力于经学。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