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中的科学思想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 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 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 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 芒。近年,随着易学热的升温,加之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了易学科学热。关于 易学与科学关系的会议连续召开,论文和专著更是数不胜数,文学界、哲学界和科学界都展开了科学易的研究。本文即从几个方面论述周易 中所包含的科学思想,以揭开周易与科学关系的神秘面纱。、周易与科学的界定周易
2、一般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两部分。上经由乾至离等三十卦所组成,下经由咸至未济等三十四卦所组成。 每卦由一个卦象、一句卦辞、六或七句爻辞所组成。易传则由十篇文章所组成,分别是篆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 卦、杂卦它们如同为易经加上了翅膀一样,故又称为十翼。这十篇文章从 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对易经科学的逻辑和唯物的观点的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 解释和阐述。与周易相比,“科学”更不易说清。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 科学事实的发展不断丰富、充实其内容的。“科学” 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西周从 英文“ ”翻译而来,中国则是康有为首
3、次使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家对“科学”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科学的概念、定 律、定理等。也就是对于客观现象的科学解释或说明,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理论;二是指科学的理论,即关于理论的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科学说明的“概 念框架”。这二者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科学”。 缺乏任何一方,都没有“科 学”的存在,也不会产生“科学的”事实。科学不是简单的累加已有的观察实例,而是要对这些实例进行理论总结。事 实上,这种理解忽略了科学的发展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只是按照近代以来的科学 史实进行规划, 从而在界定“科学”时犯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 否定了 多元化的科学模式。 定义“科
4、学”要有历史意识, 不能把西方近代科学看作科学 的惟一标准。因此,在讨论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有必要对“科学”一词加 以区分,区分为古代科学和近现代科学。二、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千丝万缕在中国古代, 自汉代以后,儒家学说在思想界占据了主导地位。 儒家的其他 经典如诗、书、礼、春秋,都是围绕伦理教化而展开的周易中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与科 学很少涉及,但周易后来却同科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周易作为哲学之书周易中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它弥补了“性与天道” ( 即万物的本性与自然的道 理)的不足,而“性与天道”则是古代科学与哲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 二是周易 作为卜筮之书, 它是依据卦爻象的变化来推算人的命运, 其中包含有一些逻辑推
5、演和理智分析的因素,并非依靠祈祷或单凭神灵的启示。这种特点就为周易 同各门科学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了可能。中国古代科学同周易的结合主要是周易成书以后,思想家、哲学家、 科学家们在注释、 发挥它的过程中实现的。 在这个注释发挥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 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易学大致可分成两个派别,即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 派主张取象,即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 ; 义理派 则主张取义,即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 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 他们都奉周 易经传为神圣的经典,以其内容为“周孔之道”,认为周易本身有一个完 整无缺的理论体系。三、周易与近现代科学的幻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
6、生”, 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 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 2004 文化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易经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的报告, 使得易经背上了“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罪名。 杨先生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它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 并且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 萌芽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差异, 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形成 的惯性应该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近代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 近代科学是科学实验和数学证明相结合, 其中的科学试验属于技术操作 层
7、面,而数学证明则是原理阐述的部分, 也就是说, 近代科学强调技术操作和原 理阐述的结合 ; 而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造,而不注重对事物 内在规律的阐述。( 二 ) 近代科学把宇宙整体划分为不同的界域, 如分为动物界、 植物界和矿物 界或者分为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等,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 而中 国古代科学则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 研究对象是包 括人这个主体在内的整个宇宙,不做界域的划分。( 三 ) 近代科学强调理性思维, 侧重从外部深入研究事物的形态结构、 空间位 置以及性质、能量等,其特点是非系统的、局部的、静态的 ;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 是倚重
8、直觉体悟, 忽视对事物细节的研究, 从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事物的动态功 能结构,其特点是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几乎与近代科学相反的特征, 正是这些特征限制了它向近 代科学的转变。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 周易 对中国古代科学特征的形成有很大的 影响作用, 周易的内核与古代科学的方法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才会有 论调说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虽然这种观点不是完全正确,但也有 一定道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形成或许有推动作用, 但对近现代科学来说或许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周易热”的升温, 国际上出现了一支“科学易”的队 伍。他们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
9、来挖掘解释周易的科学思想。但是,在他们的 许多评论和研究中, 古老的周易 几乎被描述成具备了同所有现代科学的思想 和方法的“一致性”和“相通性”。 周易的“神奇性”几乎无处不在。 比如, 有人以为周易 的阴阳符号具备“二进制”的功能, 启发了十七世纪德国科学 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原理 ; 有人认为伏羲六十四卦图是“一张现代的遗传密码 表”; 但是这些研究显然已经走入了误区。他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 现代的易学研究者本身具备了现代科学的系统训练,而古人却只能停留在经验的阶段,因此,古人是不可能得出现代人那些“神奇”的结论的。但是,有 些现代的易学研究者却不顾这个前提,他们把自己的具备的知
10、识附会到周易 身上,把自己的知识说成是周易上“古已有之”的知识。这实际上是在神化 周易,对科学本身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四、结语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 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 特的思维视角,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 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并非如一些学者所提 出的,周易与近现代科学中的任何精深理论都有关联, 这实际上是神化了 周 易的作用。因此,现代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是要实现 周易 价值的现代转 换。但这种转换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牵强附会。 只有这样, 周易这一古老的中华 智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3 / 7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