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古代易学的奠基之作,是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易学的发端。而以《道德经》为根本的道家学说,他与《周易》又怎样的联系呢?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周易》和《道德经》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周易分哲学和命理吗,太阳之于万物,这两部经典著作可以看作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周易》是周文王时代所创,是周朝的指导性思想理论,而《道德经》的作者是李耳,他是周灵王时代的人物,距离周文王已经数百年。
所以,从逻辑上看,道家思想只能受到《周易》影响,而非反之。
那么,李耳是不是照搬了《周易》的内容呢?当然不是。
实际上,《道德经》所阐述的思想甚至与《周易》有很多相反的地方。
笼统的概括,《周易》更重视现实社会,强调刚强勇健,积极进取,在奋斗中学会面对各种挫折和磨难,最终实现胜利。
而《道德经》虽然也重视现实社会,但它从根本上来说讲究的“出世”,是退让,是韬光养晦,是抱残守缺,如果说《周易》是强劲阳刚的著作,那么《道德经》则偏阴柔。
当然,我们不否认两者都不具备的积极意义,《道德经》中以柔克刚,至阴生阳,以无为而有为,以退为进的思想是极有深度的,这一点与《周易》周而复始,否极泰来的思想一脉相承。
传说李耳出函谷关,作《道德经》,这就是道家学说的发端,而孔子曾问道李耳,因此儒家思想中有着明显的道家元素。
孔子重《周易》,为其作传,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易传》,《易传》中最核心的一个思想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它是第一次完整系统的将阴阳概念引入易学,并以此解释整个易学体系。
既然道家阴阳与儒家阴阳相通,而孔子之后易学又被阴阳体系所渗透,所以秦汉以后的易学和道家思想走向了高度融合。
到了唐宋时代周易分哲学和命理吗,随着陈抟等人出现,将河图洛书与易学连接,北宋时代的邵雍、周敦颐、程颐等人则发挥出了“太极无极”的概念,统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道家和易学彻底合二为一,难分彼此了。
所以,我们从道家思想以及易学发展的脉络就能看出来,最初老子作《道德经》恐怕并非是为了继承《周易》思想,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派学说和思想不断融合,互相学习,后世学人将各派理论的精华杂糅,最终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建立,儒释道三家莫不如是。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