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了《易经》再学其它经典可以一通百通,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被誉为:“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群经之首,生命宝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之一,传说伏羲所画的八卦是中国文字的雏形,由此衍生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们的祖先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对日出日落,电闪雷鸣等现象感到迷惑不解,
后来圣人伏羲氏仰观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过观察鸟兽身上的花纹,在河图,洛书的启示下,画出了八卦图,成为《易经》的核心内容。
古人用八卦来与神明沟通,并以此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最终原理来统摄万物。
通过对《易经》的学习,我们不但可以穷究天人之际,通晓古今之变,而且可以得到基本的处世法则,这对指导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几乎每一步发展都与《易经》息息相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秦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第一个思想高峰,尽管他们的主张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研究《易经》的经历,并且把《易经》原理应用到各自的理论之中。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奉《易经》《老子》《庄子》为“三玄”,并把《易经》作为“三玄”之首,围绕着“有”与“无”,“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辩论,构成了中国思想上的第二个高峰。
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发展到顶峰的形态,而它的开端正是以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为标志。
《易经》早期的发展——三易
《易经》的成书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法。一般认为它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伏羲,
中古时期的周文王和近古时期的孔子。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制定了先天八卦,是《易经》最早的“作者”;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把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为后天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这是《易经》与八卦的又一次大发展;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易经》列为六经之一,以此教授弟子,从而使得《易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二是作《易传》来详细解释《易经》。
孔子删定的《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 可见《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一般称之为“三易”。
关于三易的说法有多种,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经》,《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经》,《周易》是周朝的《易经》。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例如汉朝思想家郑玄认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易经》。
可惜的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失传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易经》只剩下了《周易》。
《易经》与儒家
我先讲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孔子非常喜欢易经。据记载,孔子晚年尤其喜欢读易经,经常是: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因为易经的的确是有占卜和预测未来的成分,所以很多人就把它看成是算命的书在古代,也不例外。
孔子,随时把易经带在身边,有空就学习,就这样天天翻夜夜读,居然把穿书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好多次。
孔子的弟子子贡,看到孔子这么喜欢这本占卜的书,非常不理解。
就问老师:您平时教导我们,德行高的人不用去问神,有智慧的人不用去占卜,可是你怎么到了这把年纪却喜欢上了占卜书了呢?!
孔子就告诉他,说:你搞错了,我读易经,不是为了占卜,而是发现这本占卜的书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性格刚强的人读他,可以知道如何提防危险;性格柔弱的人都它,可以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性格狡诈的人读他,可以去狡诈之心;有勇无谋的人读他可以小心谨慎,不至于胆大妄为。总之这是一部让人理性生活的书。
易经,除了上经和下经还有传的部分,我们来了解一下《易传》的背景。《易传》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之际,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解读易经的著作。在《易传》出现之前,《周易》只有《易经》一个部分。
那时的周易相当于古经,有了《易传》之后开始了经传合一,就是统编在了一起。
《易经》,也叫《周易》,更多的是被称之为《周易》这里面是有讲究的,咱们后面会说到周的意义。
《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易传》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哲学书。他把《易经》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完全挖掘出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像现在的很多人一样,人们在看到易经卦象的符号和卦辞的时候,觉得很神秘甚至还有一种恐惧感。我的一位家长甚至还说过,他每次读易经的时候不敢看那些符号-卦象,居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易传》不是简单的谈生活法则,而是谈生命法则。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易传》对君子提出了许多要求,希望人人做君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有智慧的人。
现在很流行西方的成功学尤其前几年特别风靡,其实,用另一个角度说周易哲学 简书,《易经》就是最大的成功学巨著。
现在咱们就从经传合一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周易》这本书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我们总结了五点:
首先呢,《周易》就是一部讲君子德行的修养书。
《周易》讲君子的德行最集中的表现为九德。那么有哪9种德行呢?
《易传》通过9个卦来说明。
《系辞下传》第六章小书P206《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的,《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这九个卦就说明君子应该如何进行德行修养,具备充而高尚的德行,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里,举了履卦,谦卦,复卦,恒卦,损卦,益卦,困卦,井卦,巽卦9个卦来说明君子应该如何进行德行修养,把9个卦的意思全面的理解了,君子就具备充实而高尚的德行,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方面,《易经》是一部系统讲解阴阳变化的书。
《周易》当中有一句话:“易以道阴阳。”
就是说,周易这部书把宇宙,天地,人生的无限神奇的变化,都安置在阴阳这两种力量中。
用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表示,
也可以说,阴阳构成了这个世界,建立了易经的符号帝国,囊括了宇宙万物与人生百态。所以,我们只要掌握和把握了阴阳变化之理,就可以驾驭人生。
第三方面,《周易》是一部探究吉凶祸福的智慧书。
咱们在读每个卦象的时候就会发现,卦辞和爻辞当中经常会出现吉凶悔吝咎等等这些字眼。
其实这些就是帮助我们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判断的,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变化,就是生活信心和力量的源泉。遇到事心里不慌了,从容淡定。
第四个方面,《周易》是一部揭示事物变化根源的书。
《周易》里面说:生生之谓易。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源就是“生生”。
比如说生命,就是使之生而不是使之死。
自然有生死这就是规律,按照自然规律死也是生,因为这是生的新的形式。
有一点点绕,但是大家可以理解得了吧!
但是我们主要讲生而不必讲死。
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生,使之生。
首先,要让自己活的好好的活的有意义;其次,是要让他人活得好好的,与他人一起活出意义来。这样,整个世界就是君子的世界,而君子的世界就是光明的世界,美好的世界。
其实我们读完整部经典,读完既济卦,未济卦的时候,也会发现,虽然事情全都变得圆满了,但又一个新的开始来临了。
第五方面,《周易》是一部揭示中国思想文化本质的圣书。
《周易》的思想对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前段时间在看《芈月传》,那里就演到辩经,各个学派的人,在固定的时间-每个月初一到十五到四方馆辨经。
百家争鸣,阐述自己的思想。
虽然诸子百家的思想是自由的角度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思想的根本还是来源于《周易》。
咱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不是初一到十五周易哲学 简书,是初一和十五。比如儒家讲仁爱讲义利,是坚持了《周易》的“生生”原则。
而道家讲有无,讲自然,讲阴阳,他坚持了《周易》的阴阳原则。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代表了周易思想里的两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实际上一直在受《周易》的影响。
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水融入土里,像盐化在水里看不见,但是无所不在。
有不少人就说,我又没读过《易经》,我怎么会受到《周易》的影响呢!
其实,中国人的生活信念,中国的文化的法则,生活当中的,种种思维,都在不自觉地运用周易的法则,所以中国文化实际上也是周易文化,即使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但最终也都被周易的思维制约着,慢慢就把西方的一些思想融进了中国文化的体系当中。
还有像我们中国人说话喜欢委婉,婉转,没有直来直去,这也是一种阴阳的思维的表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我们是在用经典指导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也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