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 > 周易哲学 > 正文

    探索学术纵深,走向爱智、群学与日新

    2023-05-03 09:08 标签: 哲学专业 大学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学科融合与知识变革的加速,呼吁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模式转变。哲学社会学院以学术活动周为契机,突出“面向实践·知行合一”的目标导向,着力拓展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实践中感受、在体验中思考、在探索中研究,进而了解社会和国情,促进知识视野的拓宽、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探索学术纵深,走向爱智、群学与日新

    中国哲学周易方向_哲学与周易_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

    4月17日上午,学院邀请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鞠实儿教授作题为“他文化知识史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院长陈声柏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王建新教授、哲学社会学院邱德钧教授评议,学院党委书记孙立国、刘宏涛副教授、台文泽副教授、陈佳博士等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鞠实儿教授围绕“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多重文化融合论”“他文化知识史”的“主位认识论”等展开讲述,并以中国古代对圆的几何学研究作为主位认识论的研究案例,揭示中国古代几何学研究具有的独特现代价值,其物理、离散和有穷的几何观对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富有启示。王建新点评表示,“在完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达到对人类文化普遍、全面的理解,这样的研究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文化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周易方向_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_哲学与周易

    4月18日上午,青年研究员谭勇开展题为“浅谈学术论文写作及投稿的方法与技巧”的学术讲座。谭勇指出了撰写学术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定的阅读量、写作积累和写作激情。他重点讲解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分别从选题、文献查阅、确定题目和分析框架及论证的技巧等多方面,多维度的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同时,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就论文投稿的方法与技巧,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论文投稿的具体流程,包括介绍如何筛选期刊、投稿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及期刊的大体审稿流程等,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投稿方法。

    中国哲学周易方向_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_哲学与周易

    4月18日晚,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刘贵祥教授做客知行讲堂,带来一场“马克思论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以《巴黎手稿》为中心的解读”的讲座。讲座由方锡良副教授主持,谭勇与谈。刘贵祥在对私有财产进行经济学、政治学与哲学的通常理解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新的解读视角——生存现象学的解读。这一视角使得感性的人在《巴黎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论述中得以显现,并引导大家去探究“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结合私有财产扬弃的哲学层面、社会学层面、个人层面的说明,刘贵祥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一出场,就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的本质道说”,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这一论断呈现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三者合一的典型特点,具有总体性和一贯性。

    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_中国哲学周易方向_哲学与周易

    4月19日上午,李可心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沙龙:中国哲学经典阅读”。李可心通过讲解古书与经典、古书与世界、古书与精神和古书与今生的关系,对古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释。他表示,阅读古书是一种精神性的承接,生命与古书相融通,读书就是格物,同学们要摆脱用现代生成观念理解古书的局限。他详细介绍同学们应当取何种态度来阅读古书:读书要在沉浸的状态中转化;敢于发现古书中存在的缺陷,吸收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阅读古书的过程需要主客观相互调和,穿越古今,领会不同的理解方式,学会品读经典。借助《左传》、《老子》、《周易》和《论语》等经典选段,李老师传达了深知其理、法其妙,理解古人理法与文法的结合之道。

    开展实地参访,关注城市、文化与发展

    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_哲学与周易_中国哲学周易方向

    4月18日,在班主任杨虎、魏淑媛,教学秘书杨慧茹、辅导员张钰炀的带领下,哲学社会学院本科生前往兰州市内开展“走进兰州,了解兰大”实践活动。活动场馆精心选定了兰州市博物馆、金城关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市城市规划馆作为参访地点,以帮助同学们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兰州与兰大的历史沿革、建设成果、发展规划等。在“沉浸式”观展中,同学们接受兰州深厚文化底蕴的洗礼,感受着兰州这所古今意蕴兼备的文化城市的独特美丽,更深刻体会到了兰大作为兰州市重要部分的内涵所存与作用所在,更加完整全面地在内心中勾勒出了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峥嵘形象。

    4月21日,在彭必生老师、田宝祥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登上了前往兴隆山的大巴中国哲学周易方向,参与活动的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也有部分历史学、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兴隆山上建有道观楼阁达七十多处,兼有多处古代道士凿洞修行遗迹,因此成为了解道家道教文化的生动案例。结合《道家与道教文化》课程内容,彭必生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兴隆山的道家道教文化传承以及现今的发展面貌,并与同学们聊起道家传统修行方法,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文化有所体悟,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兼融百家的思维素质和方法。

    哲学与周易_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_中国哲学周易方向

    为增进学生对田野中的哲学、社会学的感受与体验,4月21日,学院教师谢榕、本科教学秘书杨慧茹组织学生前往榆中县栖云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走进甘肃特别支部体验课堂,带领同学们了解在军阀混战、政治黑暗、经济凋敝、文化落后的社会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在甘肃乡村振兴研学交流中心,一行人参观了非遗研学体验区和农副产品展示售卖区,细致学习了古法遗纸、活字印刷、皮影戏、榫卯、兰州刻葫芦、甘谷麻鞋、古法扎染等知识,思考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与非遗文创产品当代价值的融合问题;同学们还踊跃参加各类素质拓展活动,默契配合共同闯关,享受独特的运动体验,并在真人户外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

    以上的实地参访过程,更为直接地加深与提升了同学们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多方面认知。一方面为同学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与方向指引,一方面也贯彻了学院一直以来重视本科生培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方针宗旨。

    穿越生涯迷宫,引领青年、就业与未来

    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_哲学与周易_中国哲学周易方向

    4月17日-21日,刘宏涛老师组织为期五天的“穿越大学的迷宫——《金榜题名之后》”读书分享会。《金榜题名之后》一书以教育社会学的视野,介绍植根于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的习性塑造出的两种大学生活实践图式:“目标掌控型”与“直觉依赖型”,为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走出迷失困境,通过有效利用大学资源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获得满意机会提供有益思考。参与分享会的同学结合这两种认知和实践模式,观照自己在大学场域中所处的位置,以自身经历出发,探讨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如何塑造个体习性,习性又如何在自己探索大学迷宫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了解大学场域存在的隐形规则机制之后应当如何自处,明确并选择自己真正想要遵循的意义价值,同学们分别给出了具有独特性与创见性的答案。2021级谢雪同学表示,“这次读书会让我脱离自身看到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迷惘,启发我不断思考正处于结构性问题下的出路分化的我们未来何以可能。”2020级冯佳丽同学说,“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让我们产生思考,可能它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人生指南,但是给了我一把思考未来的钥匙,希望这种能让大学生去思考他们的未来规划的活动能够继续举办!”

    中国哲学周易方向_哲学与周易_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

    4月17日下午,“青年、就业与未来: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于天山堂C302召开。学院邀请凤凰网甘肃频道总编辑王岳围绕“青年、就业与未来”议题,就社会实践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开展讲授,青年研究员马崟参与对谈。党委书记孙立国、副院长张言亮、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雷宇、教学秘书杨慧茹、辅导员张钰炀等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大会。王岳表示,真正的学习应当和实践融合,知识需要活学活用,通过实践,同学们才能更深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对谈环节,马崟、王岳就学生时代如何协调学业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在就业还是读研中做出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在学生问答环节,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明确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以热爱的姿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雷宇介绍了学校关于就业方面的政策及考虑中国哲学周易方向,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实习实践,加强职业体验,增强职业认知。

    为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把课堂知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科研实训中,促进课内学习和课外科研实践相结合,4月19日,“走近哲学·走进社会”科研创新培育项目暨“知行杯”暑期社会调查大赛结项答辩活动以线上方式开展。答辩以哲学、社会学两个专业分别进行,项目主题丰富而多元,涉及阳明心学、《庄子》“真人”思想、奥古斯丁时间观、游戏中意识形态的二重性、微信云端市场、城乡流变与城市社会化、大学生孤独感研究、仿古古镇田野研究等多种类型。答辩负责人围绕预期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创新之处、结项成果、有无进一步的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说明。评审老师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醒同学加强理论研究与数据收集,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要重视操作方法的有效性和明确性。

    浸润专业诗性,融汇书籍、影音与生活

    中国哲学周易方向_哲学与周易_台大公开课周易哲学

    为促进同学们加强思想交流,倡导读书之风,培养青年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4月22日上午,由哲学社会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与生活部联合承办,面向校内全体师生的学术周系列活动之“旧书换新友”活动在视野广场顺利举行。活动现场摆放着许多用以交换的各类书籍,历史典籍、文学著作、实用工具书等应有尽有,供同学们阅读选取。前来参与活动的同学携带一本闲置好书,在书的扉页上写下推荐理由或者阅读感想,然后再摆放在书摊上与其他同样充满期待的同学进行交换。这一过程既交换书籍,也收获友谊,换书者相互将名字留存于书本上,或写下期待,或寄托希望,别样的情谊,浸染着书香。活动吸引了全校四百余名师生共同参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群里留言,鼓励将该活动继续办下去。

    4月18日晚,学院在昆仑堂多媒体放映厅开展“走近哲学·走进社会”观影活动。本次活动推介影片为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经典电影《罗生门》,电影以多位叙述者口中的事件呈现为窗口,一窥人类内心世界的幽微与真实。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被导演“多重讲述结构”的演绎手法所惊异,也为结局处的人性闪光而感慨。有同学表示,这部电影的丰富性体现在它可以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其中蕴含的二律背反色彩的哲学思想、“未来优先论”时空哲学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物动机,理解《罗生门》的精神意旨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理论与电影文化、现实生活并非割裂的,而是提供了更深层的解释话语和感受空间。

    4月17日-20日,学院各班级相继在榆中校区天山堂、计算机室、学生活动中心礼堂等场所开展生产劳动。同学们或将后台各类表演道具摆放整齐,并进行分类,以便于寻找;或清理已损坏的物品,为拥挤的场馆腾出空间;或提前分成小组,划分卫生区域,清扫除尘、归置杂物、清理垃圾等,经过通力合作,发扬劳动精神,场馆内部变得整洁干净,环境更加明亮和清新。此次劳动教育,作为哲学社会学院生产劳动实践的其中一环,鼓励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开展劳动实践,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全过程。学院将以此为基础,鼓励各班级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丰富生产劳动的新样态,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生个人生活、成长过程的进一步融合。

    哲学社会学院以学术活动周为契机,结合新文科视域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积极推动教学研习与培养模式的改造和升级,为同学们打造学习和实践的校内外课堂,努力为本科生培养路径开展探索和积累经验,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融通视野,加强人文素养情怀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周易哲理与天人合一的追求》其中,《周易》作为一部神秘的古典著作,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引导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领悟周易哲理,我们才能把握世间规律,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总之,《周...
    <strong>《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strong>

    《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

    《周易》的形成时期大约在西周初年,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经典,孕育着深邃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历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历来被称之为“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更是中国...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这就是易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易文化传统是在一系列的否定中积淀下来的肯定。直到明末,自然科学哲学的创立者、启蒙主义思想家方以智才正确地提出了“道寓于艺”的道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