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 > 周易哲学 > 正文

    朱熹“天入合一”思想及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口

    2024-03-23 16:06 标签: 朱熹 炎黄文化 天人合一 读书 国学

    朱熹“ 天入合一"思想及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口郝晓燕(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摘要】“ 天人舍一” 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问之一,它注重研究“ 天” 和“ 人” 的关系,来熹从对“ 天” 、“ 人” 的阐释、天人本源于太极、格物穷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天人合一’ ’ 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天;人;天人合一;朱熹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它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可以说理学是形成东北亚文化圈的主要文化内容之~。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如何阐释“ 天人合一” 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一、“ 天” 与“ 人” 以及“ 天人合一” 思想1、古代对“ 天” 的认识中华文化里有两个天,一个是自然之天,一个是神灵之天。神灵之天的作用在《周易》和《尚书》中体现为三个方面:( 1) 保佑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发明创造。中华民族的三皇五帝都是些优秀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给人民带来了幸福和便利,被人民拥戴为王,人民拥护的人,神灵之天也拥护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也就是说“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 2) 和人民一道选择出优秀的君王。

    优秀君王的标准就是具有仁义之心,仁义二字是中华民族祖先做人所遵的道德。《论语》中孔子日:“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为‘ 三无私’ 。” 这是神灵之天和人民一道订出的优秀君王的标准。( 3) 和人民一道惩罚失道的暴君。明末大儒黄宗羲在他《明夷待访录》里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一针见血,指出暴君“ 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这些失道的暴君也必将遭受天的惩罚和人民的唾骂。2、古代对“ 人” 的认识自进入人类社会后人,关心的根本的问题是探索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探索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人,最初到底从何而来?而东方的《周易》里则说人是天地所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有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 《周易· 序卦》) 。在《尚书》里“ 君权天授” 实际上是“ 君权民授” ,因为天意是通过民心民意来表达的。3、具有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 是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古代文献中“ 天人合一” 一词最早出现在张载《正蒙》之中,“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 天人合一’ ,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_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_周易天人合一的理论

    ” 西汉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 天人合一” 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 天人感应论” 。近代学者张岱年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大纲· 天人合一》中提出,关系论中所谓天人合一,有二意义:一天人相通,二天人相类。张岱年先生对“ 天人合一” 的这两个意义只是简单的阐述了其关键部分,并未深入分析,需要我们细致的分析朱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朱熹天人合—的思想朱熹对天人合一思想从三个方面论述:l、朱熹对“ 天⋯、人” 的阐释朱熹并不是直接的对天进行阐释,在他看来“ 天” 其实是自然之“ 天” 即我们日常当中所见到的日月星辰等外在于“ 地” 的东西。但是朱熹毕竟是一个哲学家,他在继承了二程对“ 天理”的解释并运用“ 天理” 一词来说“ 天” ,所以朱熹的“ 天” 具有明显的义理意味。朱熹用“ 气” 这一概念来说“ 人” ,指出“ 人” 的生成其实是“ 气化” 的缘故,是由二五之精合成,在此“ 二” 是指阴阳二气“ ,五” 是指五行。2、天人源于太极朱熹说道,“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万物中皆有一个太极,即理,因此可以说天人是本源于“ 太极” 的,两者在“ 太极” 里是合一的。因此“ 天人合一” 的关键在于“ 人” 如何融合于“ 太极” “ 、理” 。

    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_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_周易天人合一的理论

    因为“ 天” 本身就是“ 气之清者” ,其“ 理” 是彰显而没有被遮蔽,而大多数的“ 人” 是“ 禀气之浊者” 。“ 中国哲学之天人3、格物穷理格物就是“ 即物而穷其理” ,教人们从认识具体事物人手。穷理的对象即包括穷究一草一木的理,也包括哲学上最根本的原理。在朱熹的眼中,天地万物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和谐,宇宙万物原来是仁的显现,只是人们缺少修养,不去体察。心的本质就是天的本质。朱熹随时随地有意贯通天和人的关系。朱熹认为“ 人” 只有通过不断的“ 明明德” ,才能摒除浊气,达到“ 天地之性” ,此“ 性” 即是“ 理” ,而这里的“ 明明德” 的方法就是“ 格物穷理” 。三、“ 天人合一” 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1、天人合一思想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 天人合一” 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而且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德规范。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与整个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关心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人们的环境意识就是要使人的自然环境意识与伦理道德观念合而为一,关心和保护天地万物,以维护天地万物的和谐与自然进化,就像维护人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样。

    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_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_周易天人合一的理论

    2、“ 天人合一” 的思想促进在医学的发展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人体与天体与大地有相通相同之处,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所独有的“ 天人合一” 的理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体所产生的疾病也有一定的规律性。《黄帝内经四》中告诉人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道理,提醒人们顺从四时的变化而养生。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就会产生疾病。如春季易伤肝,夏季易伤心,长夏易伤脾,秋季易伤肺,冬季易伤肾等,而且在诊断和下药时,要根据四时、晨昏、温燥来审慎进行。就连采药也要看准时机。方可下锄。3、对自然的人性化终极关怀的追求中华民族的祖先效法天道在生产领域内自强不息,在理论研究领域自强不息,在发明创造上自强不息,所以,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了农业辉煌,最早出现了众多的经典,最早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先进工具。《国语》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鲁宜公要在春天的池塘里捕鱼,大臣里革劝告说,春夏是鸟兽鱼怀孕繁殖的季节,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捕杀它们,一边说一边把鱼网撕断弃置于地。这是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人生在天地间,人们的生产活动不能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否则“ 天不予时,地不生财” 。所以对待自然要人性化,体现人对自然的关怀。

    四,结语“ 天人合一” 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朱熹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论述深刻而影响深远,启发我们在面对人与天的关系时,尊崇、敬畏的心态;在利用自然界时周易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要有保护环境的合理措施;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不要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要把人看作自然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价值。【参考文献】[1】朱熹.四书集注【M 1.凤凰出版社,2005【2】黎靖德,缟.朱子语类· 卷-I---[M ].长沙:岳麓书社.1997【3】张栽,撰.王夫之,注.张子正蒙【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赵吉惠,郭厚安.中国儒学辞典【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5】扬秀,邦美星.试论董仲舒“ 天人舍一” 与朱熹“ 天人合一” 相异之处田.黑龙江史志。2009(16).【作者简介】郝晓燕( 1986一) ,女。山西忻州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伦理学专业项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伦理与西方道德哲学。——穗325劳——喜青g高生8月下万方数据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要想实现天人合一,我们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周易哲理与天人合一的追求》其中,《周易》作为一部神秘的古典著作,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引导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领悟周易哲理,我们才能把握世间规律,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总之,《周...
    <strong>《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strong>

    《周易》对我们的人生启示,不骄不躁

    《周易》的形成时期大约在西周初年,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经典,孕育着深邃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历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历来被称之为“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更是中国...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易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

    这就是易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易文化传统是在一系列的否定中积淀下来的肯定。直到明末,自然科学哲学的创立者、启蒙主义思想家方以智才正确地提出了“道寓于艺”的道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