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四维易学》?
《四维易学》本质上就是去除神秘主义面纱的《易经》。
神秘主义的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关于人的来处和去处的问题,而不是人生过程的问题。人类的活动有两大目的,一是更好地维持生命的存在,就是人生过程的问题;一是探索生命的意义,就是关于来处和去处的问题。围绕这两大目的人类所有活动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外在世界的研究,另一类是对自身世界的研究。
对外在世界的研究包括迷信、神学以及科学,这些学说的产生都是人类对观察到的外在世界现象的解读,比如雷电,迷信认为是神在做法,科学认为是电子云的碰撞。
对自身世界的研究包括迷信、神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这些学说的产生都是为了解读人自身的来处、去处、存在、关系、目的、意义。
不同于其它动物,人是智慧的生物,人的生命包括肉体的生存和思想的存在两个方面。人肉体的来处和去处从物理学上讲都是非生命的物质,而人思想的来处是虚无,去处则是统一。人的生命是由肉体的生命和思想的生命共同组成的,没有思想的肉体就是行尸走肉,没有肉体思想就无从依存,人生的目的也就包含了肉体的和思想的目的。肉体存在的目的就是生存和繁衍;思想存在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肉体更好地存在,其次是探索生命的意义。
神秘主义执着于解读生命的来处和去处,它把学说理论建立在时空之外,从时空的角度来讲,四维的时空包括了时间和空间,超越四维的时空可以理论上描述为五维、六维、甚至十一维等维度。
人类所有的思想体系都是在四维时空之内建立的,它所能够表达的也只能是四维时空之内的事物,超越四维时空的描述要么是投射,要么是臆想。就像天堂就是人间宫廷的投射,而地狱就是人间法庭的投射,所以,成熟的思想体系最终都会对时空之外的存在采取否定的态度。这就如同佛陀所说:“说法四十九年,而无一法可说”。
有鉴于此,《易经》不同于宗教理论,它不讲来处和去处,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对此保持沉默,它要做的是让人过好此生的过程,包括肉体的一生和思想的一生。
佛教中有人生最难得之说,是说人生可以修行成佛,达到人生的目的,与佛教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易经》的目的虽然不是成佛,但却是让人成为一个领悟真理的人周易 占卜 竹签,真善美的人,一个自我觉醒,自我实现的人。
2、《四维易学》与其它易学有何不同?
《四维易学》将对《易经》的认知从神灵崇拜阶段提升至自我觉醒之上,用自我觉醒的认知去解读《易经》,去除笼罩在《易经》身上的神秘性,展示出《易经》的真实面貌。和其它易学相比,它具有以下不同:
第一,《四维易学》完全采用现代思想进行解读,清晰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预测。
第二,《四维易学》完全抛弃了传统易学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来解读《易经》,避免了传统解读的逻辑陷阱。
第三,《四维易学》界定了解读的范围为四维时空,任何鬼神之事都不在解读范围之内,这样就更加理性,避免了用鬼神的传说来解读一些难以解读的内容。
第四,《四维易学》立足于人的心灵是第一推动力的原则,延续了中国心学传统,摒弃了天命论,强调人的主动性,个人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才是决定结果的根本原因。
第五,《四维易学》的预测结果,不是一个神秘的结果,而是个人状态情况下导致的结果,通过对结果的研究,对照自身状态,就可以改变自身状态,从而改变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六,《四维易学》的预测结果,它的功用不是单一,它既可以用于对未来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用于对自身人格的改善,从而提高自身修养,掌握自己的未来。
3、《四维易学》的核心思想
生命从起点到终点,起点就命,过程就是运,两点之间的信息总和就是人生,它包括了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宽度。
空间信息包括了行动范围和影响力范围。行动范围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科学的发展水平;影响力的范围取决于个人能为他人带来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收益。
时间信息包括肉体存在的时间和思想存在的时间。肉体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长不过百年,没有人能逃得过,但思想存在的时间却完全不同,“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二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放着光芒。
肉体的存在和思想的存在有着不同的追求目的,肉体存在的追求目的局限于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层次上,思想存在的追求目的既包括了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也包括了社交、尊重的需求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进取,达到自我实现和超越的需求。
每一个人肉体的终点都是共同的,但每一个人思想的终点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思想停留在生存和安全阶段,有的人思想停留权力、名誉、财富阶段,有的人的思想停留在自我实现阶段,而最伟大的人,他们的思想都达到了理性的终点——统一。
就像肉体的终点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样,理性的终点对任何人也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人达到了,有人没有达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其人生的目的也都是一致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儒、道、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其人生的目的也是一致的。佛教的目的是“成佛”,道教的目的是“得道”,儒家的目的是成圣,《易经》的目的就是成为 “大人”。“成佛”、“得道”、“成圣”、 “大人”,其核心都是将理性提升至虚无的境界,达到统一。
从精神层面上讲,人生就是人成为神的路,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路,有着不同的人生,但其终点是一致的,就是成为自我的神。
从认知层次上讲,人生就是一个从神灵崇拜,过渡到权利崇拜,最后达成自我觉醒的过程。
从功利思想来讲,人的命虽有不同,但人的运可以改变命,确定人生。就像秦二世生在帝王之家,有着好命,刘邦虽然生在普通百姓之家,没有好命,但秦二世的人生却是失败的,刘邦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这个摆脱命运的束缚,自我主宰人生的过程就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也是《四维易学》的核心思想。
4、占卜与预测的差别
占卜和预测都是为了了解未来,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占卜是迷信的活动,而预测则是理性活动。
占卜,是指以小明大、以微见著,通过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纸牌等方法手段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生活经验、科学发展规律,对未来进行预先推测,做出评估和评价。
占卜是对固定的静止的状态进行解读,比如通过龟壳、蓍草、铜钱等方法得到一个固定的状态,用此状态和标准状态对照,从而得到结论。由于标准状态是固定的,因此,其结论也是固定的。抽签最为典型,一般寺庙的签共有81支,分为上上、中上、下上;中上、中中、中下;上下、中下、下下各9只,这就预示着你抽签所得到就是1/81的概率,这显然不符合《易经》变易的特征。
预测与占卜的过程不同。首先,预测需要对以往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需要对当下的时势进行判断、研究;最后,根据因果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循环变化的特征,对未来的趋势进行推导和预估。
预测是对一个动态的过程状态进行分析和解释,符合《易经》变易的特性;它通过因果和循环规律进行推导,符合《易经》简易的特征;它的推导遵循出发点、过程、时势相结合的原则,符合《易经》不易的特征。
5、《易经》为什么能预测?
思想是人的意识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当思想观点形成一系列的规律而成为体系之后就成为了思想体系。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需要大量的文字,从最基本的逻辑,按照理性发展的规律,慢慢推演形成。就像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本大部头的著作才建立起他的思想体系。
《易经》是一本兼具感性和理性的著作,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思想,但这些思想都没有完整的体系,而是一个顿悟的人对不同思想体系的不同层次的领悟。就像需卦,本质上就是需求层次的理论,但在文字上只有短短的七句话。三千多年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五个层次需求的理论,风靡全球,但其并没有达到《易经》的高度,于是,晚年的马斯洛又提出的八个层次需求理论,才达到了《易经》的层次。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和需卦一样可以完善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天地法则、国家大事、生存环境、自我状态、修身养性、完美品德等。每一个体系通过六句话进行层次性的表达,既成功地揭示了这些体系的核心,又完整地表达了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发展过程。
如乾卦:
乾卦就是关于事物发展生命周期的思想体系,它涵盖了任何事物,大至宇宙、小至草木都有其生命周期。外延非常广阔,内容无限丰富,但《周易》仅仅用了八句话表达其发展过程的六个阶段,因此,每一句话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预测而言,乾卦预示着所预测的事情,它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策略,六句爻辞就是六个策略,六种当下状态。对照自我状态和这六个阶段状态的异同,就会得到当下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得到未来的走向。
六十四卦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的活动基本上都会被六十四个思想体系所包容,所以,只要找到需要预测状态所处位置,就可以了解预测者当下的状态,就可以通过思想体系判断出未来走向,所以,《易经》可以用来预测。
6、当下状态与未来
由于《易经》六十四卦涵盖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因此,不管是占卜还是预测,其准确性在于你是否能够找到当下你所处的状态。
传统占卜是建立在神秘主义的前提下,所以占卜者首先要信,其次要诚。所谓“信”就是不管占卜结果如何,你要相信这个结果;所谓“诚”就是占卜者心里要虔诚,只有虔诚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与传统占卜静态的状态不同,《四维易学》强调当下的状态才是关键,预测的结果需要针对个人当下的状态进行分析。
那么,如何才是当下状态?当下状态与未来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最了解当下状态的人,一定是当事人,因此,要预测自己的未来,需要自己去预测,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这也就是自我觉醒。
其次,当下的状态是动态的,多维度和多角度的,而不是唯一的,静止的。
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传统占卜的结论只有一种,就是“潜龙不可以用”。
四维易学预测首先要明确当事人所处的多维度的状态,因此,其结论也是多维度的,多样的。这种状态既可以适用于任何事物,也可以将内涵缩小至个人,如“潜龙勿用”这种状态可以特指一个天才少年的自我内心状态,也可以特指望子成龙的家长内心状态。
“潜龙勿用”的状态在《四维易学》可以包括以下状态:
① 内在正面状态:顺其自然,自然发展。
② 内在的正正状态:过度顺其自然,失去上进动力。
③ 内在负面状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④ 内在的负负状态:过度急于求成,导致本质改变。
⑤ 内在正中有负的矛盾状态:既想顺其自然,又想急于成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
⑥ 内在负中有正的矛盾状态:既想急于求成,又想顺其自然,处于矛盾对立状态。
⑦ 外在正面状态:顺其自然,关注成长。
⑧ 外在正正状态:过度顺其自然,忽视关注成长。
⑨ 外在负面状态:拔苗助长,望子成龙。
⑩ 外在负负状态:过度拔苗助长,导致本质改变。
⑪ 外在正中有负的矛盾状态:既想顺其自然,又想拔苗助长,处于矛盾对立状态。
⑫ 外在负中有正的矛盾状态:既想拔苗助长,又想顺其自然,处于矛盾对立状态。
最后,当下的状态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潜龙勿用”是当下的状态,其正面状态发展的结果就是“见龙在田”,其负面状态就不能达到“见龙在田”的结果,矛盾状态就处于达到和不能达到之间,最终结果需要看各人的天赋、环境、时机等。
如此一来周易 占卜 竹签,相对于传统的占卜,《易经》只有450种静态结果,而《四维易学》的预测结果可以至少达到了5400种动态结果。如果对矛盾的状态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就可以形成无数种状态和结果,这就和佛教所言“有八万四千法门”在理论上达成了一致。
7、如何面对预测结果?
不管是传统的占卜还是《四维易学》的预测都会得到一个结果,但如何面对结果?
面对吉利的结果,不同认知层次的人,基本上都会感到高兴,但自我觉醒的人,不会因好的结果,而放弃过程,这就是《系辞》所说:“知终终之,可以存义”。
面对凶险的结果,不同认知层次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神灵崇拜的人,会祈求神灵的保佑,因此,花钱消灾成为了首选,就是求神;权利崇拜的人,会寻求权力的保护,因此,通过获得有权力的人的帮助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首选,就是求人;自我觉醒的人,会挖掘自身的问题,因此,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成为了首选,就是求己。
8、为什么孔子既占卜又说不要占卜?
孔子是《易经》发展第三个阶段的集大成者,但文献中的孔子有时说占卜,有时又说不要占卜,为什么?
孔子曾经说:“吾百占而七十当”,就是讲他占卜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孔子曾经经常占卜。
那么,孔子为什么占卜?
《系辞》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易经》有四条可以通往圣人的路:卦辞之路,变化之路,卦象之路,卜筮之路。卜筮对于君子而言,就是在通往圣人的路上,如果遇到将要出去做事,就通过卜筮,得到当下状态,对照自身,发现问题,及时响亮地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完善自我,让自己处于正面状态。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并不是生来就是圣人,他是慢慢成长为圣人,五十岁的孔子正走在成为圣人的路上,七十岁时,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境界。
如此一来,卜筮的结果就成为了一面镜子,孔子用它随时照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孔子占卜的目的,这也是《四维易学与未来预测》的真正目的,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孔子又说:“不占而已矣”。
那么,孔子为什么又不提倡占卜?
孔子说:“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用他的德行付出而获得福报,所以祭祀很少;君子根据他的仁义之心做事而得到吉利,符合仁义的事就做,不符合仁义的事就不做,所以很少占卜。
德行、仁义都是正面的状态,正面的状态自然就带来了正面的结果。
《论语·述而》记载的关于孔子生病的故事,就很好地反映了孔子的这个思想。
《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从认知层次上来讲,对于神灵崇拜的人而言,神必须时刻放在心上,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对于自我觉醒的人而言,自己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就没有必要在面对困难时特意改变自己的言行。
时刻端正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处于正确的路上,未来一定吉利,为什么还需要占卜来预测未来呢!
如果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像孔子这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大爱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成为一个美好的世界,这就是《四维易学与未来预测》的最终目的。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